<

深藏都市的黄家巷 曾经坡坎上百家店铺林林之地

来源:华龙网综合2016-04-06

    江边,绕过慈云寺,湿漉漉的雨雾里,我们拾阶而行,寻找昔日的黄家巷。

    站在黄家巷看今日重庆

    这里曾是重庆上世纪20年代最繁华的市井,一道坡坎上百家店铺林林总总一字排开;这里曾是重庆最早“开眼看世界”的窗口之一,各大洋行,船厂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荣光;抗战期间,中央电影制片厂搬迁至此,星光璀璨,诞生了一部又一部经典之作。如今,黄家巷也已成为重庆最有味道的老街之一。

    关于黄家巷曾经的辉煌记忆,这里的居民谁都能说上几句。

    几个老婆婆在一起聊天烧火取暖

    1890年3月,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被迫辟为通商口岸。第二年 3 月,重庆在朝天门开关后不久,即在南岸设置趸船验关,重庆海关正式设立。

    黄家巷所在的狮子山就是重庆海关的“外关”。

    伴随着开埠,黄家巷开始了它的“十里洋场”生涯:洋行纷至沓来,洋商们带走山货土产,带来闹钟、洋伞、洋碱、染料等商品,也带来了欧美国家数百年铸就的工业文明。自此,黄家巷一带商贾往来,豪宅云集,黄家巷也因重庆富商黄锡滋而得名。

    位于黄家巷的长江轮船公司南岸航修站旧址

    “就是这,黄家巷 42 号,当年名气最大的‘黄锡滋公馆’。”寻访的路途中,偶遇了黄家巷的“老街坊”刘珍翔,热情的刘大姐自发当起了导游。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是一栋砖木结构建筑,老式洋楼的风韵和民国建筑的厚重合二为一,历经百年沧桑,仍保持着独特的魅力。此外,黄家巷 43 号、49 号、63 号、101 号以及黄家巷 6 号 1 栋、2 栋等,大多为黄家产业。

    寻访的足迹一步步深入,长长的石梯也不断向上蜿蜒延伸,石梯两旁的房屋大多建于民国时期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刘珍翔记忆中,这道坡坎最热闹,“小的时候最喜欢来这里玩,两边全是各种各样的店铺,什么行当都有。”

    黄家巷过去的房屋已经长满青苔杂草

    逡巡在这段数百级石阶,听着耳边娓娓叙述,恍惚间仿佛回到那个热闹喧哗的年代,浓郁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挑盐的担夫吆喝着爬坡,累了就在一旁的酒旗下立定,端起早已沽好的白干,木工家的学徒有些艳羡地瞅了一眼,便在老师傅的呵斥声中匆匆跑回里屋,一群穿花棉袄的小孩从身边跑过,欢呼着争抢着奔向不远处的果饯铺子。只有檐角下打叶子牌的老人悠闲自在,一杯盖碗茶便可以打发一个下午……

    1929年,黄锡滋与法商永兴洋行合作成立中法合资聚福洋行。 实际上,法国人分文不出,黄锡滋以每年送法国人 3 万两银子“挂旗费”的条件,以换取轮船上挂法国旗的权利,获得法方庇护,躲避官匪收刮和各种苛捐杂税,享受外商一切优惠待遇,黄锡滋获利巨大,这也是首例中外假合资事件。

    赶集路过此地的行人

    黄家巷也见证了重庆的开埠文化。“很多外国人、有钱人都在这片修了小房子,那时候的洋人、富商、名人都住在这块,外国强华轮船公司也就在下面滨江路的码头上。”

    (今日重庆原创)

>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新闻 |  问政 |  资讯 |  百事通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深藏都市的黄家巷 曾经坡坎上百家店铺林林之地

2016-04-06 06:05:05 来源: 0 条评论
【摘要】 江边,绕过慈云寺,湿漉漉的雨雾里,拾阶而行,寻找昔日的黄家巷。在重庆人小时候的记忆中,这里很热闹!现在这里变成了什么模样?一起来看看吧!

    江边,绕过慈云寺,湿漉漉的雨雾里,我们拾阶而行,寻找昔日的黄家巷。

    站在黄家巷看今日重庆

    这里曾是重庆上世纪20年代最繁华的市井,一道坡坎上百家店铺林林总总一字排开;这里曾是重庆最早“开眼看世界”的窗口之一,各大洋行,船厂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荣光;抗战期间,中央电影制片厂搬迁至此,星光璀璨,诞生了一部又一部经典之作。如今,黄家巷也已成为重庆最有味道的老街之一。

    关于黄家巷曾经的辉煌记忆,这里的居民谁都能说上几句。

    几个老婆婆在一起聊天烧火取暖

    1890年3月,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被迫辟为通商口岸。第二年 3 月,重庆在朝天门开关后不久,即在南岸设置趸船验关,重庆海关正式设立。

    黄家巷所在的狮子山就是重庆海关的“外关”。

    伴随着开埠,黄家巷开始了它的“十里洋场”生涯:洋行纷至沓来,洋商们带走山货土产,带来闹钟、洋伞、洋碱、染料等商品,也带来了欧美国家数百年铸就的工业文明。自此,黄家巷一带商贾往来,豪宅云集,黄家巷也因重庆富商黄锡滋而得名。

    位于黄家巷的长江轮船公司南岸航修站旧址

    “就是这,黄家巷 42 号,当年名气最大的‘黄锡滋公馆’。”寻访的路途中,偶遇了黄家巷的“老街坊”刘珍翔,热情的刘大姐自发当起了导游。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是一栋砖木结构建筑,老式洋楼的风韵和民国建筑的厚重合二为一,历经百年沧桑,仍保持着独特的魅力。此外,黄家巷 43 号、49 号、63 号、101 号以及黄家巷 6 号 1 栋、2 栋等,大多为黄家产业。

    寻访的足迹一步步深入,长长的石梯也不断向上蜿蜒延伸,石梯两旁的房屋大多建于民国时期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刘珍翔记忆中,这道坡坎最热闹,“小的时候最喜欢来这里玩,两边全是各种各样的店铺,什么行当都有。”

    黄家巷过去的房屋已经长满青苔杂草

    逡巡在这段数百级石阶,听着耳边娓娓叙述,恍惚间仿佛回到那个热闹喧哗的年代,浓郁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挑盐的担夫吆喝着爬坡,累了就在一旁的酒旗下立定,端起早已沽好的白干,木工家的学徒有些艳羡地瞅了一眼,便在老师傅的呵斥声中匆匆跑回里屋,一群穿花棉袄的小孩从身边跑过,欢呼着争抢着奔向不远处的果饯铺子。只有檐角下打叶子牌的老人悠闲自在,一杯盖碗茶便可以打发一个下午……

    1929年,黄锡滋与法商永兴洋行合作成立中法合资聚福洋行。 实际上,法国人分文不出,黄锡滋以每年送法国人 3 万两银子“挂旗费”的条件,以换取轮船上挂法国旗的权利,获得法方庇护,躲避官匪收刮和各种苛捐杂税,享受外商一切优惠待遇,黄锡滋获利巨大,这也是首例中外假合资事件。

    赶集路过此地的行人

    黄家巷也见证了重庆的开埠文化。“很多外国人、有钱人都在这片修了小房子,那时候的洋人、富商、名人都住在这块,外国强华轮船公司也就在下面滨江路的码头上。”

    (今日重庆原创)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程凯悦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