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怕胖怕生病?别担心 这些时候就该吃肉
有人看到肉就唾液分泌加速,恨不得马上大快朵颐;有人则想到鼓起的肚腩、升高的血脂、致癌的恐惧,不敢动筷子;有些老年人,更是怕加重慢性病而戒肉食素。专家建议,吃肉根本不必担惊受怕,下面这6个时候最该吃肉。不吃肉又会导致哪些问题呢?别急,小编这就带你去看看!

不吃肉会导致哪些问题?
1.免疫力降低。如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免疫力降低、记忆力衰退等。
2.内分泌失调。长期不吃肉,饭菜油水太少,可能导致脂肪摄入不足,进而影响激素分泌,造成女性的月经不调、不孕等问题,还会加速人的衰老。
3.缺铁性贫血。蔬菜中的铁吸收量只有1%,而肉类中的铁可达到10%~25%。不吃肉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
4.皮肤变粗糙。长期不吃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D等脂溶性维生素面临摄入不足的风险,可能导致皮肤干燥粗糙、患上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5.结石。不吃肉的人,膳食一般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而其通常含草酸,易与体内的钙结合,形成结石。
什么时候最该吃肉?
1.缺铁性贫血期。缺铁性贫血患者应增加瘦牛肉、瘦猪肉、瘦羊肉的摄入。
2.生长发育期。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营养素的需求量高于成年人,膳食中不能少了肉类,以保证蛋白质供应。
3.孕期从孕中期。开始,胎儿生长发育加速,营养需求增大,建议孕妇在这个阶段每天增加50克动物性食物,比如鱼肉、禽肉、蛋类、瘦肉等。到了孕晚期,每天应增加125克。如孕妇肥胖,患高血压、糖尿病,则应在医师指导下饮食,不要盲目进补。
4.哺乳期。建议此时每天增加80克的动物性食物,但如果妈妈饮食过于油腻,乳汁脂肪含量就会升高,宝宝比较容易长胖。
5.减肥期。建议减肥者不必减少动物性食物,白天适量吃些瘦牛肉、去皮鸡肉等脂肪含量较少的肉类,晚上少吃。
6.健身期。肌肉纤维主要由蛋白质构成,长时间运动会使肌肉处于分解状态,如不及时摄入充足优质蛋白为肌肉修复提供原料,就练不出好身材。
吃肉不长胖的秘诀:
1.吃浅色肉。因为浅色和无色肉中的饱和脂肪及胆固醇含量明显低于红肉。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接近无色的肉食,其饱和脂肪含量较其他任何类肉食都要低,仅为奶酪和鸡蛋的一半,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摄入脂肪过多,导致肥胖。
2.搭配其他食物吃。为了好身材,可以在吃肉时要搭配其他食物来吃。比如,可以吃一口青菜,再吃一口肉,这样子搭配其他食物,容易令人产生饱腹感,进而减少对肉类的渴望。
3.细嚼慢咽是重点。吃得太快,食物咀嚼不够,会使消化液分泌不足,造成消化不良,而且多咀嚼减轻胃和小肠的负担,使食物容易吸收营养也容易消化。
4.烹饪方法很重要。想要吃肉不长胖,烹饪的方式也很重要,即使是低热量的鱼肉,如果用来煎炸,热量就会翻了好几倍哦!而蒸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方法。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华龙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