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太多容易挑花眼 教你几招防上当受骗
花费巨资购买保健品的新闻,多得似乎已经引起不了关注了。在营销人员或伪专家的“蛊惑”下,有些人盲目购买保健品,浪费钱,甚至耽误了一些疾病的正常诊疗,真是太划不来了。快跟小编一起来看看,我们应该如何挑选保健品吧。
日常三餐是根本,营养品、保健品无法替代
这一点放在一开始强调,因为最重要。提取出来的某种维生素或保健成分,并不能实现均衡健康的饮食所带来的长期好处。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比保健品可要丰富多了,而且比例均衡、安全性更高。如果预算有限,当然要首先把钱用在提高日常饮食的质量上。买些新鲜的蔬果、好品质的坚果杂粮和乳制品,而不是优先考虑选择昂贵的营养保健品。否则,就真是舍本逐末了。
某些情况下可以适当服用营养保健品
我们不能保证天天都能饮食合理。有时候,也会出现饮食质量差、不能保证食材多样,或是有患病、孕期哺乳等情况,这时,是可以酌情补充营养素的。
举例来说:外出开会、旅行时,可能谷物杂粮吃得少,B 族维生素不太够,那就服一粒复合 B 族维生素。一段时间因为忙,蔬菜水果不足,那就吃上一两片维生素 C。绿叶菜、奶类或豆制品吃少了,会补补钙。这些东西不可能替代健康饮食的长期好处,但至少在短时间内可以弥补供应不足。
营养素、保健品不是越贵越好
买高价还是平价的产品,是个人的选择,无可厚非。但“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这话,真不一定适用于营养保健品行业。就像发酵工艺生产的维生素产品,已经可以达到补充营养的需求。几十年前就成熟的技术,算不得什么高科技,只要产品合格、剂量合理,足够了不过遗憾的是,购买低价产品越来越难了,因为利润小,厂家不愿意生产、药店也不愿意卖。
谨防受骗认准蓝帽子、留意宣传语
不少朋友缺乏对保健产品的理解,也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主要健康问题,容易被推销人员忽悠。还是那句话,先保证健康吃喝、适度运动,为了控制慢性病,该吃的药都遵医嘱服用。然后,在购买保健产品前,记得确认它是否是正规企业的产品,有无保健产品的蓝帽子标识,批准的是什么保健功能。
另外,按我国法规:保健产品不能宣传疗效,不能声称替代药物。只要某保健产品说它能治病,百分之百是骗人,不要买,不要买,不要买。希望大家能科学地看待营养品、保健品,合理地购买、服用,这样才能既少花钱,又真正让身体获益。
(华龙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