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老街、吃豆花、买竹笋 去綦江中峰镇赶场吧!

逛老街、吃豆花、买竹笋 去綦江中峰镇赶场吧!

来源:华龙网综合2019-05-20

对于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赶场这个词并不陌生。如果你是城里人,那你肯定就不熟悉了。

不过于小编来说,对赶场那是非常喜欢。重庆很多地方都可以赶场,不过今天小编准备带你到綦江中峰镇去赶个场,来吧,说走就走。

中峰镇地处重庆市与贵州省交界的地方,南与贵州省习水县坭坝乡接壤,东靠綦江区郭扶镇,西与江津区蔡家镇、嘉坪镇毗邻,北边与綦江区永新镇相连,是綦江的西北门户。中峰镇四面环山,发源于贵州习水县的清溪河在场镇中蜿蜒流过,两岸树木掩映,风光旖旎。

逢二五八赶中峰场

中峰镇是二五八逢场,赶场天就是村民交易农副产品的日子。因此,逢场天到中峰,你就能买到原生态的绿色蔬菜、纯手工打造的竹制品以及特色鲜明的中峰特产。

如今的中峰场镇位于清溪河两岸,场镇虽说不大,但干净卫生,生机盎然。每逢赶场天就像过节,做买卖的商人,附近的村民,包括毗邻的江津和贵州的村民,都会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场上。

几年前,中峰镇以街为市,各种农副产品、百货商摊都是沿街摆设。如今,中峰镇在镇中心处建起了农贸市场,规范了经营场地。到中峰赶场,可以直接赶往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干净卫生,井井有条,汇聚了所有商品,里面不乏很多中峰本地特产。

中峰镇盛产竹子,不仅竹笋受人青睐,竹器产品也深受村民青睐。过去,中峰镇的竹器业发达,镇里有专业的竹器生产厂,生产的竹器远近闻名。现在虽说许多竹器已经被现代化的器具取替,但在中峰场上,竹器仍然是一大亮点。

中峰镇养蜂的人多,中峰镇的蜂蜜远近闻名。小编也在农贸市场上看到了卖蜂蜜的村民,原生态的蜂蜜120至150元一斤。卖蜂蜜的村民介绍,中峰镇是养蜂大镇,目前养蜂户达500户,蜂群5500余群。中峰镇的“盘龙水”、“渝真蜜”、“百花赐”、“夫妻堰”等蜂蜜品牌,已经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中峰独特美食

人气土货中峰竹笋

竹笋是中峰农贸市场上见到最多的土货,除了鲜竹笋子外,更多的是干笋子。

卖竹笋的村民介绍,中峰镇是竹子王国,清溪河两岸到处都生长有竹子,每年都有大量的竹笋出产。因此,竹笋炒肉片、竹笋炒青海椒、竹笋炖鸡汤等成了中峰人餐桌上的美食。

鲜竹笋吃不完,村民们就将鲜竹笋晒成干竹笋,做出干竹笋红烧鸡、烧牛肉、炖排骨汤等美食。中峰人走亲访友也喜欢将竹笋作为礼物送人。

20多年的“王豆花”

从农贸市场出来,到街上转转,就能在街边餐馆里找到中峰本地的美食。比较有名的是这家开了20多年的“王豆花”老餐馆。

“王豆花”以经营豆花饭为主,也有干豇豆炖腊肉、干豇豆红苕粉条,还有中峰人最喜欢吃的酸杂肉。酸杂肉主料多采用新鲜五花肉,用盐及酒曲和米面来腌制肉,成品略带酸味,故名酸杂肉。这道菜的做法有二,一是清蒸,用红苕、马铃薯垫底均可,二是拌上香葱煎炒,肥而不腻,香味可口。

“王豆花”餐馆是中峰街上的老字号,因为诚信经营,做的是大众食品,价廉物美,让居民吃得放心。“王豆花”餐馆在街上很有名气,餐馆的特色菜河水豆花,更让居民称手叫好。

没有肉的酥肉

酥肉是一道特色传统名菜,香酥、嫩滑、爽口、肥而不腻。酥肉顾名思义肯定是肉制作的,可是,小逸品尝后发现,中峰镇的酥肉里并没有肉,主要成分是面粉和红苕粉。但吃起来香酥、爽口。中峰的酥肉都是现炸现卖,买的人也很多。

灵龙生态养生茶

据介绍,中峰人历来有种茶的习惯,以前大都是村民自产自销不成规模,近年来,村民通过学习研究制茶方法,推出了这款以山为名的“灵龙生态养生茶”。到茶叶原产地参观,再坐下来品尝灵龙茶,茶香四溢,芬芳满盈,把杯之间,就有了高山流水的诗情画意。

赶完场,再逛逛中峰老街

中峰老街位于现在的中峰场镇后面的大鹏山上。老街200多米长,约5米宽的街道由青石板镶成,街的左右两边是两排木质穿斗结构的楼房。穿斗式结构建筑的特点是空间大,省工、省料,便于因地施工,且十分牢固,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是我国明清时期重要的房屋结构类型。

中峰老街是清代和民国时期川黔古驿道的重要据点,这里商业繁荣,物资丰富,商贾往来,歌舞升平。

解放初期,中峰乡公所、小学、供销社、粮站等都设在老街。老街人气非常旺,每逢赶场天,商贩把货摊摆到了田坎上。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峰乡政府和中峰中小学先后迁往清溪河畔的新街,老街上的居民也陆续迁入了新街,中峰老街渐渐没落,往日的繁荣逐渐消失。

中峰老街始建于何年?史料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中峰地方记》中有这样的记述:“民国时代中峰修好,如今的老街展现今朝。”由此可见,中峰老街的建设应该是清代末年或民国初期。据《綦江街镇历史丛书之蟠龙中峰》上记载,中峰老街是因为中峰寺而兴建。

中峰寺庙

中峰寺横亘在老街中部,与老街形成十字形,面积2000多平方米。寺院依山而建,气势宏大,房屋结构精致。

中峰寺的朝向为南,正南面是一道山门,山门呈拱形,由条石砌成,门两边分别刻有“白象紧盘璇”,“青龙连福地”的对联。1米多高的寺门上方刻有一硕大的“福”字,“福”字下方刻有二龙戏珠图,中间为一鬼面像,正上方刻有“大鹏山”三个字。字的左右分别刻有左手高举托塔的“托塔天王”;右手持拂尘的“太上老君”。

寺门左右分别有一块“八仙过海”“嫦娥奔月”“十二生肖”等内容的浮雕。浮雕人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寺门左右两边还立有土地菩萨和韦陀菩萨。如此气派的山门令人望而生畏,可见当年中峰寺是多么的宏伟。

中峰寺是一处宝贵的不可移动文物。现在中峰寺遗址仍然完好地座落在中峰老街上,老街从中峰寺的戏台下穿过,中峰寺与老街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华龙网综合,图片来源于东方IC)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逛老街、吃豆花、买竹笋 去綦江中峰镇赶场吧!

2019-05-20 06:05:00 来源: 0 条评论

对于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赶场这个词并不陌生。如果你是城里人,那你肯定就不熟悉了。

不过于小编来说,对赶场那是非常喜欢。重庆很多地方都可以赶场,不过今天小编准备带你到綦江中峰镇去赶个场,来吧,说走就走。

中峰镇地处重庆市与贵州省交界的地方,南与贵州省习水县坭坝乡接壤,东靠綦江区郭扶镇,西与江津区蔡家镇、嘉坪镇毗邻,北边与綦江区永新镇相连,是綦江的西北门户。中峰镇四面环山,发源于贵州习水县的清溪河在场镇中蜿蜒流过,两岸树木掩映,风光旖旎。

逢二五八赶中峰场

中峰镇是二五八逢场,赶场天就是村民交易农副产品的日子。因此,逢场天到中峰,你就能买到原生态的绿色蔬菜、纯手工打造的竹制品以及特色鲜明的中峰特产。

如今的中峰场镇位于清溪河两岸,场镇虽说不大,但干净卫生,生机盎然。每逢赶场天就像过节,做买卖的商人,附近的村民,包括毗邻的江津和贵州的村民,都会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场上。

几年前,中峰镇以街为市,各种农副产品、百货商摊都是沿街摆设。如今,中峰镇在镇中心处建起了农贸市场,规范了经营场地。到中峰赶场,可以直接赶往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干净卫生,井井有条,汇聚了所有商品,里面不乏很多中峰本地特产。

中峰镇盛产竹子,不仅竹笋受人青睐,竹器产品也深受村民青睐。过去,中峰镇的竹器业发达,镇里有专业的竹器生产厂,生产的竹器远近闻名。现在虽说许多竹器已经被现代化的器具取替,但在中峰场上,竹器仍然是一大亮点。

中峰镇养蜂的人多,中峰镇的蜂蜜远近闻名。小编也在农贸市场上看到了卖蜂蜜的村民,原生态的蜂蜜120至150元一斤。卖蜂蜜的村民介绍,中峰镇是养蜂大镇,目前养蜂户达500户,蜂群5500余群。中峰镇的“盘龙水”、“渝真蜜”、“百花赐”、“夫妻堰”等蜂蜜品牌,已经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中峰独特美食

人气土货中峰竹笋

竹笋是中峰农贸市场上见到最多的土货,除了鲜竹笋子外,更多的是干笋子。

卖竹笋的村民介绍,中峰镇是竹子王国,清溪河两岸到处都生长有竹子,每年都有大量的竹笋出产。因此,竹笋炒肉片、竹笋炒青海椒、竹笋炖鸡汤等成了中峰人餐桌上的美食。

鲜竹笋吃不完,村民们就将鲜竹笋晒成干竹笋,做出干竹笋红烧鸡、烧牛肉、炖排骨汤等美食。中峰人走亲访友也喜欢将竹笋作为礼物送人。

20多年的“王豆花”

从农贸市场出来,到街上转转,就能在街边餐馆里找到中峰本地的美食。比较有名的是这家开了20多年的“王豆花”老餐馆。

“王豆花”以经营豆花饭为主,也有干豇豆炖腊肉、干豇豆红苕粉条,还有中峰人最喜欢吃的酸杂肉。酸杂肉主料多采用新鲜五花肉,用盐及酒曲和米面来腌制肉,成品略带酸味,故名酸杂肉。这道菜的做法有二,一是清蒸,用红苕、马铃薯垫底均可,二是拌上香葱煎炒,肥而不腻,香味可口。

“王豆花”餐馆是中峰街上的老字号,因为诚信经营,做的是大众食品,价廉物美,让居民吃得放心。“王豆花”餐馆在街上很有名气,餐馆的特色菜河水豆花,更让居民称手叫好。

没有肉的酥肉

酥肉是一道特色传统名菜,香酥、嫩滑、爽口、肥而不腻。酥肉顾名思义肯定是肉制作的,可是,小逸品尝后发现,中峰镇的酥肉里并没有肉,主要成分是面粉和红苕粉。但吃起来香酥、爽口。中峰的酥肉都是现炸现卖,买的人也很多。

灵龙生态养生茶

据介绍,中峰人历来有种茶的习惯,以前大都是村民自产自销不成规模,近年来,村民通过学习研究制茶方法,推出了这款以山为名的“灵龙生态养生茶”。到茶叶原产地参观,再坐下来品尝灵龙茶,茶香四溢,芬芳满盈,把杯之间,就有了高山流水的诗情画意。

赶完场,再逛逛中峰老街

中峰老街位于现在的中峰场镇后面的大鹏山上。老街200多米长,约5米宽的街道由青石板镶成,街的左右两边是两排木质穿斗结构的楼房。穿斗式结构建筑的特点是空间大,省工、省料,便于因地施工,且十分牢固,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是我国明清时期重要的房屋结构类型。

中峰老街是清代和民国时期川黔古驿道的重要据点,这里商业繁荣,物资丰富,商贾往来,歌舞升平。

解放初期,中峰乡公所、小学、供销社、粮站等都设在老街。老街人气非常旺,每逢赶场天,商贩把货摊摆到了田坎上。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峰乡政府和中峰中小学先后迁往清溪河畔的新街,老街上的居民也陆续迁入了新街,中峰老街渐渐没落,往日的繁荣逐渐消失。

中峰老街始建于何年?史料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中峰地方记》中有这样的记述:“民国时代中峰修好,如今的老街展现今朝。”由此可见,中峰老街的建设应该是清代末年或民国初期。据《綦江街镇历史丛书之蟠龙中峰》上记载,中峰老街是因为中峰寺而兴建。

中峰寺庙

中峰寺横亘在老街中部,与老街形成十字形,面积2000多平方米。寺院依山而建,气势宏大,房屋结构精致。

中峰寺的朝向为南,正南面是一道山门,山门呈拱形,由条石砌成,门两边分别刻有“白象紧盘璇”,“青龙连福地”的对联。1米多高的寺门上方刻有一硕大的“福”字,“福”字下方刻有二龙戏珠图,中间为一鬼面像,正上方刻有“大鹏山”三个字。字的左右分别刻有左手高举托塔的“托塔天王”;右手持拂尘的“太上老君”。

寺门左右分别有一块“八仙过海”“嫦娥奔月”“十二生肖”等内容的浮雕。浮雕人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寺门左右两边还立有土地菩萨和韦陀菩萨。如此气派的山门令人望而生畏,可见当年中峰寺是多么的宏伟。

中峰寺是一处宝贵的不可移动文物。现在中峰寺遗址仍然完好地座落在中峰老街上,老街从中峰寺的戏台下穿过,中峰寺与老街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华龙网综合,图片来源于东方IC)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戴莉芸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