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拉动超七成营收增量 互联网“烹”出餐饮业新味道
随着线上美食“一条龙”服务日渐完备,“吃货”们得以沉浸在网络美食经济中大饱口福。

外卖拉动超七成营收增量 互联网“烹”出餐饮业新味道

外卖、“吃播”、美食“带货”节目……中国食品餐饮业通过“互联网+”转型升级,不断拓宽多样化的消费场景。随着线上美食“一条龙”服务日渐完备,“吃货”们得以沉浸在网络美食经济中大饱口福。

线上餐饮迎来别样商机

受疫情影响,中国餐饮企业转战线上平台,迎来别样“春天”。中国贸促会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外卖业务对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研究》显示,外卖对餐饮业的收入贡献率显著上升,在餐饮业总营收与总利润的增量中,分别有75%和65%是由外卖拉动。

该研究表明,外卖业务培养了消费者,从需求端为餐饮业创造更多市场机会。调查显示,54.95%的受访消费者表示因为外卖服务而增加了每周的餐饮支出。外卖业务正在改变餐饮业的利润格局,使餐饮业在堂食之外打造出一个新的利润增长引擎。艾媒咨询预计,今年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646.2亿元。

“互联网打破了我们对食品餐饮的认知。理解和运用互联网水平的高低,会让同一水准的餐饮店走向不同的拐点。”有专家称。防疫期间,眉州东坡开发销售自热火锅、方便担担面等数十款新品,实现了餐饮的线上零售化,并通过电商、直播、菜站APP、菜篮子小程序、迷你店等,将餐厅的成品、半成品直接卖到社区。“餐饮企业的改变,要依靠科技实现创新发展,做到线上线下一体的‘餐饮无界限’。”眉州东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王刚认为,中餐全产业链发展的机遇已经到来,餐饮企业要加快标准化、零售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进程。

合兴集团旗下的吉野家、DQ等品牌企业也积极“自救”,如建立自己的外卖体系、开展社群营销、直播带货等。“疫情对企业来说既是冲击也是考验,要不断适应社会变化、适应新的挑战,才能找到新的发展机会,疫情加速了我带领企业转型升级的决心。”合兴集团总裁洪明基接受采访时说,以前是经营餐饮,现在应该转型为经营客户,所以他会用直播等方式与粉丝、客户进行多种互动。

美食秀催生“吃经济”

圈粉的美食类节目最近有不少,概括而言,可分为3种类型:展现烹饪过程的短视频;带有故事性和人文情怀的纪录片;刚兴起不久的“吃播”。

酿酒、做拉面、熬红糖、做糕点、烤全羊……李子柒在视频节目中劳作、采摘、烹饪,耐心地用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展现美食的制作过程,她成功地把这种平静的美食生活方式做成了自己的品牌。“李子柒”品牌展示出较强的带货能力,其在电商平台旗舰店出售的美食经常成为网红爆款。

美食纪录片令许多观众沉醉于中华美食的独特魅力,也带热了食品销售,每每播出后都会引发同款食材抢购热潮。以腾讯视频近期出品的《风味人间2》为例,无论是云南玫瑰酱、北京芝麻酱还是湖南剁椒酱,该纪录片出现的相关食材在电商平台的“风味人间”专题页面会有售卖,且销量可观。

“美食节目呈现的是唤醒更多味蕾的生活方式,只要想明白吃货们要的是什么,节目的商业价值就有了。”有网友坦言。

“吃播”则偏重于体验吃的过程。近日,外卖平台携手网红主播李佳琦开启“吃播”,必胜客、麦当劳、永和大王等餐饮品牌参加,创下5分钟销量破千万的纪录。据悉,此次“吃播”中,主办方设定了半小时内送餐上门的目标,粉丝一下单就立即配送。业内人士称,“吃播”需要将直播、线上外卖平台、线下门店、配送服务及支付等环节全面打通,速度是强化“吃播”场景体验的关键。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随着各种新业态不断涌现,食品安全问题更受关注。近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取食用农产品、肉制品、水果制品等22大类食品1256批次样品,抽检结果显示,其中有14批次电商平台销售的食品不合格。市场监管总局已责成相关部门查清产品流向,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控制风险。

针对餐饮外卖,洪明基建议采用数字技术构建“互联网+”监管体系,加强外卖行业食品安全监管。据了解,上海、广州、杭州、南京已试点推行“食品安全封签”项目,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对食材和原材料必须‘死磕’,如果连安全都不能保证,迟早会被市场淘汰。”专家表示,疫情将推动餐饮业重新洗牌,食品的安全和质量是餐饮企业必须把牢的底线,外卖平台、商家、消费者、监管部门要联动起来,共同打造良性的“互联网+食品餐饮业”安全生态。

“所有的‘互联网+’,最后都必须算好一笔账,你的付出帮助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为用户带去了什么样的价值,用户是否愿意为你的价值埋单。用户思维不可少。”业内人士称,有好的食品品质、标准化的产品体系,才可能支撑互联网餐饮的规模化发展。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外卖拉动超七成营收增量 互联网“烹”出餐饮业新味道

2020-06-07 21:56:56 来源: 0 条评论

外卖、“吃播”、美食“带货”节目……中国食品餐饮业通过“互联网+”转型升级,不断拓宽多样化的消费场景。随着线上美食“一条龙”服务日渐完备,“吃货”们得以沉浸在网络美食经济中大饱口福。

线上餐饮迎来别样商机

受疫情影响,中国餐饮企业转战线上平台,迎来别样“春天”。中国贸促会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外卖业务对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研究》显示,外卖对餐饮业的收入贡献率显著上升,在餐饮业总营收与总利润的增量中,分别有75%和65%是由外卖拉动。

该研究表明,外卖业务培养了消费者,从需求端为餐饮业创造更多市场机会。调查显示,54.95%的受访消费者表示因为外卖服务而增加了每周的餐饮支出。外卖业务正在改变餐饮业的利润格局,使餐饮业在堂食之外打造出一个新的利润增长引擎。艾媒咨询预计,今年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646.2亿元。

“互联网打破了我们对食品餐饮的认知。理解和运用互联网水平的高低,会让同一水准的餐饮店走向不同的拐点。”有专家称。防疫期间,眉州东坡开发销售自热火锅、方便担担面等数十款新品,实现了餐饮的线上零售化,并通过电商、直播、菜站APP、菜篮子小程序、迷你店等,将餐厅的成品、半成品直接卖到社区。“餐饮企业的改变,要依靠科技实现创新发展,做到线上线下一体的‘餐饮无界限’。”眉州东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王刚认为,中餐全产业链发展的机遇已经到来,餐饮企业要加快标准化、零售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进程。

合兴集团旗下的吉野家、DQ等品牌企业也积极“自救”,如建立自己的外卖体系、开展社群营销、直播带货等。“疫情对企业来说既是冲击也是考验,要不断适应社会变化、适应新的挑战,才能找到新的发展机会,疫情加速了我带领企业转型升级的决心。”合兴集团总裁洪明基接受采访时说,以前是经营餐饮,现在应该转型为经营客户,所以他会用直播等方式与粉丝、客户进行多种互动。

美食秀催生“吃经济”

圈粉的美食类节目最近有不少,概括而言,可分为3种类型:展现烹饪过程的短视频;带有故事性和人文情怀的纪录片;刚兴起不久的“吃播”。

酿酒、做拉面、熬红糖、做糕点、烤全羊……李子柒在视频节目中劳作、采摘、烹饪,耐心地用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展现美食的制作过程,她成功地把这种平静的美食生活方式做成了自己的品牌。“李子柒”品牌展示出较强的带货能力,其在电商平台旗舰店出售的美食经常成为网红爆款。

美食纪录片令许多观众沉醉于中华美食的独特魅力,也带热了食品销售,每每播出后都会引发同款食材抢购热潮。以腾讯视频近期出品的《风味人间2》为例,无论是云南玫瑰酱、北京芝麻酱还是湖南剁椒酱,该纪录片出现的相关食材在电商平台的“风味人间”专题页面会有售卖,且销量可观。

“美食节目呈现的是唤醒更多味蕾的生活方式,只要想明白吃货们要的是什么,节目的商业价值就有了。”有网友坦言。

“吃播”则偏重于体验吃的过程。近日,外卖平台携手网红主播李佳琦开启“吃播”,必胜客、麦当劳、永和大王等餐饮品牌参加,创下5分钟销量破千万的纪录。据悉,此次“吃播”中,主办方设定了半小时内送餐上门的目标,粉丝一下单就立即配送。业内人士称,“吃播”需要将直播、线上外卖平台、线下门店、配送服务及支付等环节全面打通,速度是强化“吃播”场景体验的关键。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随着各种新业态不断涌现,食品安全问题更受关注。近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取食用农产品、肉制品、水果制品等22大类食品1256批次样品,抽检结果显示,其中有14批次电商平台销售的食品不合格。市场监管总局已责成相关部门查清产品流向,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控制风险。

针对餐饮外卖,洪明基建议采用数字技术构建“互联网+”监管体系,加强外卖行业食品安全监管。据了解,上海、广州、杭州、南京已试点推行“食品安全封签”项目,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对食材和原材料必须‘死磕’,如果连安全都不能保证,迟早会被市场淘汰。”专家表示,疫情将推动餐饮业重新洗牌,食品的安全和质量是餐饮企业必须把牢的底线,外卖平台、商家、消费者、监管部门要联动起来,共同打造良性的“互联网+食品餐饮业”安全生态。

“所有的‘互联网+’,最后都必须算好一笔账,你的付出帮助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为用户带去了什么样的价值,用户是否愿意为你的价值埋单。用户思维不可少。”业内人士称,有好的食品品质、标准化的产品体系,才可能支撑互联网餐饮的规模化发展。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戴莉芸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