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人中22人不愿用公筷?“装”“麻烦”“不习惯”是拒绝高频词
大多数人平时聚餐时并没有主动用公筷的习惯,但如果席间有人提出,也会乐意支持使用。

25人中22人不愿用公筷?“装”“麻烦”“不习惯”是拒绝高频词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2020-07-29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将使用公筷频频提到嘴边。随着疫情防控成效不断显现,这个卫生习惯推行得如何?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对重庆市民进行了随机采访。大家对使用公筷的态度不一,大多数人平时聚餐时并没有主动用公筷的习惯,但如果席间有人提出,也会乐意支持使用。

尴尬:提出用公筷受到质疑

近日,新光天地5楼一家主打川菜的餐厅,重庆龙禹石油公司的杨女士和大学同学聚会。她转头对服务员说:“请给我们拿几双公筷......”此言一出,一大桌子同学中有人露出了诧异的眼神:“哎呀,都是熟人,又没人得传染病,哪里需要用公筷嘛......”

席间的氛围突然变得有些尴尬。赶紧有同学出来打圆场:“没事,我们都用起嘛,疫情还没完全过去,用公筷确实有好处。”杨女士接过服务员递过来的几双筷子放在各个菜碟边,不急不慢地跟大家讲起用公筷的理由,气氛才逐渐缓和。

使用公筷并不那么顺理成章,杨女士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了。

尽管屡屡遇到冷场,她表示以后还是会继续坚持提出用公筷。“其实道理大家都明白,各自的筷子在菜间夹来夹去,唾液里携带的病菌增加传播几率。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避免共同用餐时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减少对菜品的污染,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但好像大多数人就是不太习惯使用。”杨女士说,3月中旬,我市餐馆刚刚开始恢复堂食时,大家都很自觉地拿起公筷——因为避免混用餐具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冠病毒传播的风险。而现在随着疫情减弱,劝说身边朋友用公筷似乎又变成了一件难事。

“遇到朋友坚持不愿意用的,我自然也不会强求,但尽量以理服人。”

大部分受访市民因“嫌麻烦”“不习惯”而不使用

使用公筷,真有那么难吗?

记者在江北区、渝中区几家中餐厅对食客进行了随机访问,在被访的25人中,有22位市民明确表示平时并没有使用公筷的习惯。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用公筷?“嫌麻烦”和“不习惯”是最多的理由。

在外贸公司工作的卢女士说,两双筷子换来换去,显得很麻烦,也容易混淆。“都用了三十多年筷子了,平时吃饭桌上似乎很少见到公筷,身边人都没有这个习惯,即使用了也容易忘记。”

从事传媒工作的谢先生平时也没有用公筷的习惯,嫌用起来不方便。但他从心底认同使用公筷的做法:“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要是同桌用餐的人提出来,我肯定欣然接受,不会有反感......但自己是不会主动想到的。”

市民米先生说,此前去亲戚家吃饭时,看到他们在自己家也使用公筷,内心挺触动的,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益于健康,内心很赞同。但他也坦率地说,如果大家聚会时,自己多半不太好意思提这事。如果有人提出使用,自己肯定会响应:“应该还是因为不习惯吧。”

明知道用公筷好 就是不愿主动提

虽然市民米先生比较认可用公筷,但他认为,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千百年来早已习惯了一大桌人觥筹交错,不分彼此。除非是大家都有共识,如果贸然提醒别人用公筷、公勺,似乎感觉有点失礼,就好像嫌弃别人不卫生一样。

和他有相同意见的还有从事培训行业的石女士,她也从来不用公筷,但很支持使用。“现在还是社会氛围不够吧,除非是非常熟悉的朋友或家人,你说你主动提出来,人家会不会有什么想法呢?特别是别人请客的话,你作为客人提出用公筷就显得更不礼貌了。”

市民聂先生表示,平时自己和亲朋吃饭,也没有用公筷的习惯,但他在理念上是认同的,不过不会主动提出用公筷,因为整个社会的认知习惯还没有形成,换种说法就是脱离群众。聂先生认为,要是自己主动提出使用公筷,会让同桌的朋友感觉你格格不入,有些“装”。但如果有人提出来,自己肯定会接受,他也希望早日形成用公筷的氛围。“当社会上形成共识,再主动提出用公筷就不会突兀了。”他建议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推动,但这个过程应该会比较漫长。

有的餐厅没摆公筷 “摆了顾客也不会用”

据了解,今年3月,历经新冠肺炎疫情的餐饮行业刚恢复营业,人们开始重视使用公筷,但很多餐馆只是在刚恢复堂食时准备了公筷,很快就撤销了。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在新光天地、大坪时代天街等商圈的一些餐厅发现,服务员戴口罩、测体温等防控流程都具备,但唯独没有提供公筷。这也成为了希望用公筷的用餐者的阻碍——如果餐厅放置了公筷,那么大家都用顺理成章,既然没有,自己也不好意思主动要,只好将就一顿。

有一些餐厅提供的公筷、私筷一模一样,吃着吃着就分不清了,公筷基本上成了摆设。

时代天街一家烤鸭店店长表示,其实之前每桌都会摆上比实际人数多一倍的筷子作为公筷,但绝大部分食客并未使用,有的还喊服务员“把多余的筷子拿走”。这样的次数多了,店里就自然而然地不再摆放“多余”的筷子了。

疫情发生后公筷产品销售翻番

事实上,生活中还是有不少人已经逐渐在接受公筷。

在淘宝上输入“公筷”,会出现大量相关商品,商品店铺页面上多有“一双公筷 健康常在”、“夹菜用公筷 不吃口水菜”的宣传语。十双印有“公筷”标识的筷子,售价在十多二十元左右,有明显的标识,长度也有增加,便于一眼辨认出来。

从浙江丽水的某网店销售记录可以看到,今年2月之后,已有1000多个订单,而此前一年之中总共只有100多个。店主赵先生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大家对公筷使用意识明显增强,这种辨识度较高的公筷,更多的还是个人购买,也有餐厅下订单,商家可以为其量身定做,印上餐厅logo,目前比较受欢迎。

而在销售评论中,可以看到很多对使用公筷有益于健康的肯定。“已经给家里买了一套了,大家都很认可,准备再多买一些给外国朋友作为礼物。”

退休老人即便两人在家也用公筷

家住渝北悦来,从事会展行业的退休老人季卫在家里,即使和老伴两个人吃饭,也要使用公筷。他与家人及老同事在外聚会时,更是会主动提出用公筷。他认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整个人类社会影响很大,我们要通过这件事,让生活有更多正面的改变。

季卫说,就餐时要大胆地提出使用公筷,而不应该碍于面子而不敢说出来。“使用公筷就是保护你我,体现真正的尊重与关爱,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

“我们老年人可以做到,年轻人更应该接受这个良好的习惯!”

凡是有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老伴李女士都会给每位客人都准备好一双公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的餐饮企业就推出了不同颜色、图案、长短的筷子,方便将公筷和私筷区分开。

医学专家:多人聚餐不用公筷易传播消化道疾病

重庆新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夏太福介绍,使用公筷可以防止由消化道传播的疾病,既能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常见的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细菌如幽门螺杆菌,它能诱发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存在于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在不分餐的情况下,就餐者的唾液由私筷直接接触饭菜,这些饭菜就很可能沾染上病原微生物,再经由其他人的私筷送入口中,引起交叉感染,增加疾病感染风险。这样一来,筷子就成为了病菌的传播媒介。”夏太福说,如果这一桌人里面有一个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可能传染给其他人,这也是不少家庭“一人得病,全家感染”的重要原因。而使用公筷就可以有效避免其传播。除了细菌之外,还可避免一些病毒感染,如甲肝、戊肝等。

专家认为,使用公筷公勺干净卫生,可以避免共同用餐时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减少对菜品的污染,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特别是降低胃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等食源性病原体的传播。疫情期间,避免混用餐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世卫组织统计数据表明,唾液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很多疾病都是在互相夹菜、公私筷不分中悄悄传播蔓延的。有数据显示,中国属于胃癌高发国家,成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达60%。

推行“双筷”虽困难但也有方法

其实早在今年3月,重庆市工商联餐饮商会就发出了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倡导文明就餐新理念。“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敲响了警钟。”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餐饮商会会长严琦表示,公宴场合每人一筷进食方式既不卫生,也不文明,从各个层面推行“双筷”非常有必要。

她认为,传统方式的聚餐、合餐容易带来疾病传播,筷箸情长时,推杯换盏间,也为病毒细菌扩散打开了方便之门。而使用公筷、公勺,不仅干净卫生,可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还有利于减少浪费,彰显文明餐饮理念。“使用公筷公勺可以帮助大家养成定量取餐、按需进食的习惯。在外用餐没有吃完的,大家可以放心打包回家。减少浪费的同时,还培养了人们环保节约的良好风尚。”

倡议发出后,我市各餐饮企业也都积极响应。但毕竟没有强制性要求,随着疫情减弱,社会意识尚未形成,大家从心理上、习惯上还没有普遍接受,公筷时常被束之高阁。“在千百年根深蒂固的中国餐饮文化背景下,推行‘双筷’并非易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个层面同时发力。”

严琦认为,各餐饮企业应该主动为就餐者提供公筷公勺,而且颜色要明显区别于用餐者所用筷子,以免混淆;同时设置提示牌和宣传语,要求服务人员温馨提示和引导用餐者使用公筷公勺,规范“双筷”用语、摆放标准等。特别是火锅等餐饮企业,要做使用公筷公勺的示范引领者。

她建议,除了餐饮行业和餐饮商会的努力之外,政府也要加大“双筷”制推广力度,将其纳入餐饮企业服务的必备要件,比如对餐饮企业推行“双筷”增加的成本给予税前分期抵扣,帮助企业减轻压力,防止部分企业为压缩成本而弄虚作假;同时,社会合力,从家庭做起,要形成社会共识,动员全民积极参与。提倡家庭用餐时,也备一副公筷公勺,家人各取所食,做到碗筷专用、及时消毒,避免病毒“口口相传”。

虽然困难重重,但严琦对推行“双筷”依然信心满满,她相信这个保护自己和他人身心健康的良好习惯,是维护公共健康的社会责任,更是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终将逐渐为大众所接受。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25人中22人不愿用公筷?“装”“麻烦”“不习惯”是拒绝高频词

2020-07-29 06:05:00 来源: 0 条评论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将使用公筷频频提到嘴边。随着疫情防控成效不断显现,这个卫生习惯推行得如何?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对重庆市民进行了随机采访。大家对使用公筷的态度不一,大多数人平时聚餐时并没有主动用公筷的习惯,但如果席间有人提出,也会乐意支持使用。

尴尬:提出用公筷受到质疑

近日,新光天地5楼一家主打川菜的餐厅,重庆龙禹石油公司的杨女士和大学同学聚会。她转头对服务员说:“请给我们拿几双公筷......”此言一出,一大桌子同学中有人露出了诧异的眼神:“哎呀,都是熟人,又没人得传染病,哪里需要用公筷嘛......”

席间的氛围突然变得有些尴尬。赶紧有同学出来打圆场:“没事,我们都用起嘛,疫情还没完全过去,用公筷确实有好处。”杨女士接过服务员递过来的几双筷子放在各个菜碟边,不急不慢地跟大家讲起用公筷的理由,气氛才逐渐缓和。

使用公筷并不那么顺理成章,杨女士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了。

尽管屡屡遇到冷场,她表示以后还是会继续坚持提出用公筷。“其实道理大家都明白,各自的筷子在菜间夹来夹去,唾液里携带的病菌增加传播几率。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避免共同用餐时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减少对菜品的污染,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但好像大多数人就是不太习惯使用。”杨女士说,3月中旬,我市餐馆刚刚开始恢复堂食时,大家都很自觉地拿起公筷——因为避免混用餐具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冠病毒传播的风险。而现在随着疫情减弱,劝说身边朋友用公筷似乎又变成了一件难事。

“遇到朋友坚持不愿意用的,我自然也不会强求,但尽量以理服人。”

大部分受访市民因“嫌麻烦”“不习惯”而不使用

使用公筷,真有那么难吗?

记者在江北区、渝中区几家中餐厅对食客进行了随机访问,在被访的25人中,有22位市民明确表示平时并没有使用公筷的习惯。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用公筷?“嫌麻烦”和“不习惯”是最多的理由。

在外贸公司工作的卢女士说,两双筷子换来换去,显得很麻烦,也容易混淆。“都用了三十多年筷子了,平时吃饭桌上似乎很少见到公筷,身边人都没有这个习惯,即使用了也容易忘记。”

从事传媒工作的谢先生平时也没有用公筷的习惯,嫌用起来不方便。但他从心底认同使用公筷的做法:“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要是同桌用餐的人提出来,我肯定欣然接受,不会有反感......但自己是不会主动想到的。”

市民米先生说,此前去亲戚家吃饭时,看到他们在自己家也使用公筷,内心挺触动的,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益于健康,内心很赞同。但他也坦率地说,如果大家聚会时,自己多半不太好意思提这事。如果有人提出使用,自己肯定会响应:“应该还是因为不习惯吧。”

明知道用公筷好 就是不愿主动提

虽然市民米先生比较认可用公筷,但他认为,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千百年来早已习惯了一大桌人觥筹交错,不分彼此。除非是大家都有共识,如果贸然提醒别人用公筷、公勺,似乎感觉有点失礼,就好像嫌弃别人不卫生一样。

和他有相同意见的还有从事培训行业的石女士,她也从来不用公筷,但很支持使用。“现在还是社会氛围不够吧,除非是非常熟悉的朋友或家人,你说你主动提出来,人家会不会有什么想法呢?特别是别人请客的话,你作为客人提出用公筷就显得更不礼貌了。”

市民聂先生表示,平时自己和亲朋吃饭,也没有用公筷的习惯,但他在理念上是认同的,不过不会主动提出用公筷,因为整个社会的认知习惯还没有形成,换种说法就是脱离群众。聂先生认为,要是自己主动提出使用公筷,会让同桌的朋友感觉你格格不入,有些“装”。但如果有人提出来,自己肯定会接受,他也希望早日形成用公筷的氛围。“当社会上形成共识,再主动提出用公筷就不会突兀了。”他建议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推动,但这个过程应该会比较漫长。

有的餐厅没摆公筷 “摆了顾客也不会用”

据了解,今年3月,历经新冠肺炎疫情的餐饮行业刚恢复营业,人们开始重视使用公筷,但很多餐馆只是在刚恢复堂食时准备了公筷,很快就撤销了。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在新光天地、大坪时代天街等商圈的一些餐厅发现,服务员戴口罩、测体温等防控流程都具备,但唯独没有提供公筷。这也成为了希望用公筷的用餐者的阻碍——如果餐厅放置了公筷,那么大家都用顺理成章,既然没有,自己也不好意思主动要,只好将就一顿。

有一些餐厅提供的公筷、私筷一模一样,吃着吃着就分不清了,公筷基本上成了摆设。

时代天街一家烤鸭店店长表示,其实之前每桌都会摆上比实际人数多一倍的筷子作为公筷,但绝大部分食客并未使用,有的还喊服务员“把多余的筷子拿走”。这样的次数多了,店里就自然而然地不再摆放“多余”的筷子了。

疫情发生后公筷产品销售翻番

事实上,生活中还是有不少人已经逐渐在接受公筷。

在淘宝上输入“公筷”,会出现大量相关商品,商品店铺页面上多有“一双公筷 健康常在”、“夹菜用公筷 不吃口水菜”的宣传语。十双印有“公筷”标识的筷子,售价在十多二十元左右,有明显的标识,长度也有增加,便于一眼辨认出来。

从浙江丽水的某网店销售记录可以看到,今年2月之后,已有1000多个订单,而此前一年之中总共只有100多个。店主赵先生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大家对公筷使用意识明显增强,这种辨识度较高的公筷,更多的还是个人购买,也有餐厅下订单,商家可以为其量身定做,印上餐厅logo,目前比较受欢迎。

而在销售评论中,可以看到很多对使用公筷有益于健康的肯定。“已经给家里买了一套了,大家都很认可,准备再多买一些给外国朋友作为礼物。”

退休老人即便两人在家也用公筷

家住渝北悦来,从事会展行业的退休老人季卫在家里,即使和老伴两个人吃饭,也要使用公筷。他与家人及老同事在外聚会时,更是会主动提出用公筷。他认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整个人类社会影响很大,我们要通过这件事,让生活有更多正面的改变。

季卫说,就餐时要大胆地提出使用公筷,而不应该碍于面子而不敢说出来。“使用公筷就是保护你我,体现真正的尊重与关爱,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

“我们老年人可以做到,年轻人更应该接受这个良好的习惯!”

凡是有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老伴李女士都会给每位客人都准备好一双公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的餐饮企业就推出了不同颜色、图案、长短的筷子,方便将公筷和私筷区分开。

医学专家:多人聚餐不用公筷易传播消化道疾病

重庆新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夏太福介绍,使用公筷可以防止由消化道传播的疾病,既能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常见的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细菌如幽门螺杆菌,它能诱发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存在于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在不分餐的情况下,就餐者的唾液由私筷直接接触饭菜,这些饭菜就很可能沾染上病原微生物,再经由其他人的私筷送入口中,引起交叉感染,增加疾病感染风险。这样一来,筷子就成为了病菌的传播媒介。”夏太福说,如果这一桌人里面有一个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可能传染给其他人,这也是不少家庭“一人得病,全家感染”的重要原因。而使用公筷就可以有效避免其传播。除了细菌之外,还可避免一些病毒感染,如甲肝、戊肝等。

专家认为,使用公筷公勺干净卫生,可以避免共同用餐时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减少对菜品的污染,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特别是降低胃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等食源性病原体的传播。疫情期间,避免混用餐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世卫组织统计数据表明,唾液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很多疾病都是在互相夹菜、公私筷不分中悄悄传播蔓延的。有数据显示,中国属于胃癌高发国家,成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达60%。

推行“双筷”虽困难但也有方法

其实早在今年3月,重庆市工商联餐饮商会就发出了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倡导文明就餐新理念。“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敲响了警钟。”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餐饮商会会长严琦表示,公宴场合每人一筷进食方式既不卫生,也不文明,从各个层面推行“双筷”非常有必要。

她认为,传统方式的聚餐、合餐容易带来疾病传播,筷箸情长时,推杯换盏间,也为病毒细菌扩散打开了方便之门。而使用公筷、公勺,不仅干净卫生,可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还有利于减少浪费,彰显文明餐饮理念。“使用公筷公勺可以帮助大家养成定量取餐、按需进食的习惯。在外用餐没有吃完的,大家可以放心打包回家。减少浪费的同时,还培养了人们环保节约的良好风尚。”

倡议发出后,我市各餐饮企业也都积极响应。但毕竟没有强制性要求,随着疫情减弱,社会意识尚未形成,大家从心理上、习惯上还没有普遍接受,公筷时常被束之高阁。“在千百年根深蒂固的中国餐饮文化背景下,推行‘双筷’并非易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个层面同时发力。”

严琦认为,各餐饮企业应该主动为就餐者提供公筷公勺,而且颜色要明显区别于用餐者所用筷子,以免混淆;同时设置提示牌和宣传语,要求服务人员温馨提示和引导用餐者使用公筷公勺,规范“双筷”用语、摆放标准等。特别是火锅等餐饮企业,要做使用公筷公勺的示范引领者。

她建议,除了餐饮行业和餐饮商会的努力之外,政府也要加大“双筷”制推广力度,将其纳入餐饮企业服务的必备要件,比如对餐饮企业推行“双筷”增加的成本给予税前分期抵扣,帮助企业减轻压力,防止部分企业为压缩成本而弄虚作假;同时,社会合力,从家庭做起,要形成社会共识,动员全民积极参与。提倡家庭用餐时,也备一副公筷公勺,家人各取所食,做到碗筷专用、及时消毒,避免病毒“口口相传”。

虽然困难重重,但严琦对推行“双筷”依然信心满满,她相信这个保护自己和他人身心健康的良好习惯,是维护公共健康的社会责任,更是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终将逐渐为大众所接受。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袁杰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