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鸡鸣”:穷山如何谱写“致富曲”?
如今,贫困群众自主脱贫意识强,越来越多的当地人依靠产业发展致富,山货飞往城市餐桌。鸡鸣乡如何在穷山里谱写“致富曲”?

城口“鸡鸣”:穷山如何谱写“致富曲”?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1-27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27日11时讯(袁杰) 进入11月的鸡鸣乡,依山傍水,山色迷人,一望无际的茶树随山势起伏,在一层细密的阳光映衬下,显得格外好看,仿佛在讲述着近年来鸡鸣乡脱贫攻坚带来的蜕变。

(鸡鸣贡茶种植示范园 袁杰 摄)

鸡鸣乡金岩村的村民王仕刚,在当地经营着一家小理发店,巴掌大的地方,仅有四、五平米面积,装不下第二套理容器材,却给了他无尽的满足与开心。

2014年,王仕刚夫妇因收入来源不稳定,被纳入了建卡贫困户。

2015年,王仕刚一家成功摘掉“穷帽子”。

2019年,王仕刚的新房子装修完成,一家人搬进了新房居住。

“洗剪吹十块钱,生意好的话一天下来有个百多块,加上鸡鸣茶种植示范基地的收入,比以前外出挣钱好多了。”抖了抖客人肩上的碎发,王仕刚笑了。王仕刚的变化,只是鸡鸣乡脱贫攻坚路上的一个缩影。

2017年,因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贫困比例高,“三高一低三差三重”情况明显,城口县鸡鸣乡被确定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曾经面临着产业发展慢、山货难出山等系列问题,如今,贫困群众自主脱贫意识强,越来越多的当地人依靠产业发展致富,山货飞往城市餐桌。鸡鸣乡如何在穷山里谱写“致富曲”?

“以奖促学”,用教育斩断贫困“链”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近年来,鸡鸣乡党委、政府深入推进扶志扶智工作,抓住“教育引导”,先行试点、逐步覆盖,在全乡建立起了奖助学金制度,制定印发了《城口县鸡鸣乡学生奖学金章程》,通过“以奖促学”,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用教育斩断贫困代际传递之“链”。

享受到政府教育帮扶政策的王仕刚对此深有体会,“教育太重要了。以前,我们那个年代,好多人想读书读不起,因为交不起学费,耽误了上学,出不了大山。现在,我自己有了子女,一个大一一个初一,从教育补助到无息助学金贷款,政府帮助了不少。解决了上学问题,减轻了经济负担,给了娃娃改变命运的机会。”

(王仕刚在为客人按摩 袁杰 摄)

“我知道,完全靠谁是不行的,国家在经济上帮了我很多,只接受帮助,不主动作为,也不是长久之计,凡事还是要靠自己努力。”王仕刚坦言。

2018年,金岩村计划成立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表现主动的王仕刚被选为社长,他主动请缨,第一个报名参加,并积极动员其他社员加入合作社,带领社员在基地务工,指导社员种植茶苗,俨然成了“领头羊”,连驻村第一书记薛千万都夸他:“小身板大能量,以身作则影响身边人,是自立自强、不等不靠的典范。”

不等不靠,学技能摘掉贫困“帽”

鸡鸣乡虽穷,但在鸡鸣乡,像王仕刚这样不等不靠、自强致富的村民可不少,张山民便是其中一个。按照双坪村村主任秦克江的话来说,“他妻子是重度残疾,母亲年岁高常年患病,没有固定生活经济来源,虽然家庭困难,但好在他勤快肯做,啥都肯干。”

“以前别人见到我就说,张山民,以后的日子不愁了,国家会救济你的!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心里都很不是滋味!”张山民低垂的头抬了起来,自那时起,他就悄悄发誓,一定要学习一项技能,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让家人过上幸福生活。

双坪村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了解到其情况后,便积极邀请张山民加入农户养殖中蜂的队伍中来,将采购好的蜂桶交由他养殖,并组织他参加鸡鸣乡政府组织的中蜂(中华蜜蜂)技能培训,在无数个夜以继日的学习钻研后,张山民顺利结业并取得了培训证书。

(张山民和他的中蜂们 鸡鸣乡人民政府供图)

2018年,双坪村集体经济组织购买了中蜂50箱,与张山民签订养殖合同。

2019年,张山民光是靠养殖的30箱中蜂,年收入就已超过2万元,并给双坪村集体经济组织支付了5000元分红。

搭乘中蜂产业的“快车”,张山民尝到了甜头,不仅从山林里山路不通的土墙屋里搬了出来,住上了平顶楼房,年收入也从以前三四千变成了现在年收入四万加,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实现了稳定脱贫。

“精神扶贫”,业余活动日益丰富

为更好推进“精神扶贫”,持续深化志智双扶,鸡鸣乡人民政府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积分超市平台作用,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作为全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动村民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邱常君在鸡鸣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下象棋 袁杰 摄)

以前,邱常君的业余生活除了喝茶,便是下棋打牌。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运营后,邱常君的老年生活开始丰富了起来,隔三差五就往这里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给我们这些老年人提供了平台,现在除了写字、下棋,有时还练练钢琴、拉拉二胡,生活丰富又充实。”

鸡鸣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宣部部长向洋表示,实践中心采取了“积分兑时间”的管理方式,村民凭积分在大楼里健身、看书等,另外,参加一定的活动也将获得积分,积分可用来参加活动,也可在楼下兑换价值对等的商品,如此良性互动循环,丰富村民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有利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美好新时代·文化润巴渝”慰问演出活动 鸡鸣乡人民政府供图)

据了解,近年来,鸡鸣乡多形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仅策划了“五干净 六整齐”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讲政策 聚民心”脱贫攻坚政策宣讲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还深入推进“强三业(产业、就业、创业)、促增收、助脱贫”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100余名志愿者参加“助耕支农”专项服务活动,协助农户开展连翘、茶叶等种植,助力连翘、茶叶集中连片示范区打造。此外,围绕关心关爱“三留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累计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爱心义剪”等志愿服务活动30场次。

产业致富,乡村产业从无到有

建基地,兴产业,致富百姓。2017年8月,任均来到茶坪村担任第一书记,在全面掌握茶坪村基本情况后,他提出了走种养殖相结合的产业发展之路。

“那时,刚好有家企业准备到鸡鸣乡投资搞山地鸡养殖,这不正是发展产业的好机会吗?”任均的眼睛里闪现了一道光,瞄准后就干,于是他立即组织村干部们联系企业,在解决了流转土地、发展集体经济、转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等一系列村民们有所顾忌的问题后,种鸡场成功落户茶坪村。

(城口山地鸡 袁杰 摄)

2017年10月,茶坪村的第一个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的积极性起来了,依托种鸡场的山地鸡养殖合作社也成立起来了。村民们从一开始的没信心、不积极,渐渐变成了“明年再把山后那块地腾出来!”“二叔上个月卖了三千多,我们还要再加把力哟!”

“咕咕咕……”如今,在茶坪村的一个山坡上,数十只山地鸡们正在昂首阔步着,成群结队地“冲”上山坡取食,勇亮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曹亮打开了鸡舍大门,看着上百只密密麻麻的小鸡苗,嘴角泛起了涟漪。

眼下,勇亮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山地鸡供不应求。“截至目前,已经卖出了4万多只山地鸡,纯收入达到70余万,其中20万用于帮助11家建卡贫困户实现增收。”曹亮介绍。

(城口香菇产业 鸡鸣乡人民政府供图)

(鸡鸣茶 袁杰 摄)

据了解,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鸡鸣乡大力发展产业,立足山地鸡、茶叶、食用菌、中蜂、中药材等产业,打造“一村一品”,构建起了“山上种药、林下养鸡、坡上种茶、平地种菌”的发展模式,现在,鸡鸣乡的山地鸡养殖产业,参与规模达到1873人,年均可实现总产值约730万元,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直接带动134户贫困家庭、492名贫困户增收,包括茶坪村种鸡养殖场,预计年产值将达600万元。此外,金岩村、祝乐村农户利用庭院进行分散式养殖,年产值约130万元。

消费扶贫,农特产品飞往城市

产业发展起来了,如何销出又是个问题。腊肉、香肠、香菇、木耳、干竹笋、天麻……鸡鸣乡的山货丰富,但怎么才能打通农特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拓宽销路,销往山外呢?

(部分扶贫农产品 袁杰 摄)

城口县喜娃农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卢毅想了个招儿,“何不把周边村民的产品收来放在平台上卖呢?”

于是,卢毅开始四处收购村民的农特产品,在中国社会扶贫网重庆馆、淘宝、京东、拼多多、益农信息社等多个电商平台集中展销,帮助全乡贫困户的农特产品应销尽销,让鸡鸣乡的山货搭上“电商快车”,飞往城里人的餐桌。

(鸡鸣乡电子商务运营中心正式投用 鸡鸣乡人民政府供图)

卢毅粗略算了下,所有电商平台平均月销售400百单以上,合作签约6个农户,大约净收入上万元,此外,还会将交易额的7%转交鸡鸣乡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村民分红。

谈及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卢毅感慨道,“最开始,村民还以为我们是打幌子的,尝到甜头后,大家纷纷联系我们,问我们收不收货。”

金岩村村民李世权的干竹笋今年卖了个好价钱,脸上笑开了花,“以前觉得竹笋这些东西卖不到啥钱,放久了就烂了,现在销路不愁了,今年一千多斤的竹笋,卢毅42元/斤全收了,农作物变现了,不出远门也能赚钱,幸福惨了。”

(扶贫特色商品展销会 鸡鸣乡人民政府供图)

“为了促进农产品销售,助力‘消费扶贫’,我们提出了统一订购、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利益联结,将喜娃农业公司、鲲鹏食用菌合作社2家企业申报为消费扶贫入网企业,搭建鸡鸣乡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并入驻京东、淘宝、微商城、益农信息社等线上平台,同时依托帮扶集团,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销会。”鸡鸣乡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2020年,鸡鸣乡9个电商站点(包含喜娃农业、鸡鸣茶业、鲲鹏食用菌种植合作社)累计销售农副产品1560万元,通过收购农产品、雇用务工,带动全乡164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4000余元。截至2020年10月,鸡鸣乡消费扶贫金额达740余万元,预计年底将达到1000余万元。

(鸡鸣乡各村集体经济首次实现盈利分红 鸡鸣乡人民政府供图)

远望鸡鸣乡,这颗镶嵌在城口、开州和四川宣汉三地交界的大巴山皱褶里的小小“鸡心”熠熠发光,朴实的村民们正用他们勤劳的双手,让秀美宜人的绿水青山成为强村富民的金山银山。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城口“鸡鸣”:穷山如何谱写“致富曲”?

2020-11-27 11:37: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27日11时讯(袁杰) 进入11月的鸡鸣乡,依山傍水,山色迷人,一望无际的茶树随山势起伏,在一层细密的阳光映衬下,显得格外好看,仿佛在讲述着近年来鸡鸣乡脱贫攻坚带来的蜕变。

(鸡鸣贡茶种植示范园 袁杰 摄)

鸡鸣乡金岩村的村民王仕刚,在当地经营着一家小理发店,巴掌大的地方,仅有四、五平米面积,装不下第二套理容器材,却给了他无尽的满足与开心。

2014年,王仕刚夫妇因收入来源不稳定,被纳入了建卡贫困户。

2015年,王仕刚一家成功摘掉“穷帽子”。

2019年,王仕刚的新房子装修完成,一家人搬进了新房居住。

“洗剪吹十块钱,生意好的话一天下来有个百多块,加上鸡鸣茶种植示范基地的收入,比以前外出挣钱好多了。”抖了抖客人肩上的碎发,王仕刚笑了。王仕刚的变化,只是鸡鸣乡脱贫攻坚路上的一个缩影。

2017年,因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贫困比例高,“三高一低三差三重”情况明显,城口县鸡鸣乡被确定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曾经面临着产业发展慢、山货难出山等系列问题,如今,贫困群众自主脱贫意识强,越来越多的当地人依靠产业发展致富,山货飞往城市餐桌。鸡鸣乡如何在穷山里谱写“致富曲”?

“以奖促学”,用教育斩断贫困“链”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近年来,鸡鸣乡党委、政府深入推进扶志扶智工作,抓住“教育引导”,先行试点、逐步覆盖,在全乡建立起了奖助学金制度,制定印发了《城口县鸡鸣乡学生奖学金章程》,通过“以奖促学”,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用教育斩断贫困代际传递之“链”。

享受到政府教育帮扶政策的王仕刚对此深有体会,“教育太重要了。以前,我们那个年代,好多人想读书读不起,因为交不起学费,耽误了上学,出不了大山。现在,我自己有了子女,一个大一一个初一,从教育补助到无息助学金贷款,政府帮助了不少。解决了上学问题,减轻了经济负担,给了娃娃改变命运的机会。”

(王仕刚在为客人按摩 袁杰 摄)

“我知道,完全靠谁是不行的,国家在经济上帮了我很多,只接受帮助,不主动作为,也不是长久之计,凡事还是要靠自己努力。”王仕刚坦言。

2018年,金岩村计划成立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表现主动的王仕刚被选为社长,他主动请缨,第一个报名参加,并积极动员其他社员加入合作社,带领社员在基地务工,指导社员种植茶苗,俨然成了“领头羊”,连驻村第一书记薛千万都夸他:“小身板大能量,以身作则影响身边人,是自立自强、不等不靠的典范。”

不等不靠,学技能摘掉贫困“帽”

鸡鸣乡虽穷,但在鸡鸣乡,像王仕刚这样不等不靠、自强致富的村民可不少,张山民便是其中一个。按照双坪村村主任秦克江的话来说,“他妻子是重度残疾,母亲年岁高常年患病,没有固定生活经济来源,虽然家庭困难,但好在他勤快肯做,啥都肯干。”

“以前别人见到我就说,张山民,以后的日子不愁了,国家会救济你的!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心里都很不是滋味!”张山民低垂的头抬了起来,自那时起,他就悄悄发誓,一定要学习一项技能,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让家人过上幸福生活。

双坪村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了解到其情况后,便积极邀请张山民加入农户养殖中蜂的队伍中来,将采购好的蜂桶交由他养殖,并组织他参加鸡鸣乡政府组织的中蜂(中华蜜蜂)技能培训,在无数个夜以继日的学习钻研后,张山民顺利结业并取得了培训证书。

(张山民和他的中蜂们 鸡鸣乡人民政府供图)

2018年,双坪村集体经济组织购买了中蜂50箱,与张山民签订养殖合同。

2019年,张山民光是靠养殖的30箱中蜂,年收入就已超过2万元,并给双坪村集体经济组织支付了5000元分红。

搭乘中蜂产业的“快车”,张山民尝到了甜头,不仅从山林里山路不通的土墙屋里搬了出来,住上了平顶楼房,年收入也从以前三四千变成了现在年收入四万加,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实现了稳定脱贫。

“精神扶贫”,业余活动日益丰富

为更好推进“精神扶贫”,持续深化志智双扶,鸡鸣乡人民政府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积分超市平台作用,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作为全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动村民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邱常君在鸡鸣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下象棋 袁杰 摄)

以前,邱常君的业余生活除了喝茶,便是下棋打牌。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运营后,邱常君的老年生活开始丰富了起来,隔三差五就往这里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给我们这些老年人提供了平台,现在除了写字、下棋,有时还练练钢琴、拉拉二胡,生活丰富又充实。”

鸡鸣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宣部部长向洋表示,实践中心采取了“积分兑时间”的管理方式,村民凭积分在大楼里健身、看书等,另外,参加一定的活动也将获得积分,积分可用来参加活动,也可在楼下兑换价值对等的商品,如此良性互动循环,丰富村民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有利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美好新时代·文化润巴渝”慰问演出活动 鸡鸣乡人民政府供图)

据了解,近年来,鸡鸣乡多形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仅策划了“五干净 六整齐”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讲政策 聚民心”脱贫攻坚政策宣讲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还深入推进“强三业(产业、就业、创业)、促增收、助脱贫”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100余名志愿者参加“助耕支农”专项服务活动,协助农户开展连翘、茶叶等种植,助力连翘、茶叶集中连片示范区打造。此外,围绕关心关爱“三留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累计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爱心义剪”等志愿服务活动30场次。

产业致富,乡村产业从无到有

建基地,兴产业,致富百姓。2017年8月,任均来到茶坪村担任第一书记,在全面掌握茶坪村基本情况后,他提出了走种养殖相结合的产业发展之路。

“那时,刚好有家企业准备到鸡鸣乡投资搞山地鸡养殖,这不正是发展产业的好机会吗?”任均的眼睛里闪现了一道光,瞄准后就干,于是他立即组织村干部们联系企业,在解决了流转土地、发展集体经济、转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等一系列村民们有所顾忌的问题后,种鸡场成功落户茶坪村。

(城口山地鸡 袁杰 摄)

2017年10月,茶坪村的第一个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的积极性起来了,依托种鸡场的山地鸡养殖合作社也成立起来了。村民们从一开始的没信心、不积极,渐渐变成了“明年再把山后那块地腾出来!”“二叔上个月卖了三千多,我们还要再加把力哟!”

“咕咕咕……”如今,在茶坪村的一个山坡上,数十只山地鸡们正在昂首阔步着,成群结队地“冲”上山坡取食,勇亮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曹亮打开了鸡舍大门,看着上百只密密麻麻的小鸡苗,嘴角泛起了涟漪。

眼下,勇亮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山地鸡供不应求。“截至目前,已经卖出了4万多只山地鸡,纯收入达到70余万,其中20万用于帮助11家建卡贫困户实现增收。”曹亮介绍。

(城口香菇产业 鸡鸣乡人民政府供图)

(鸡鸣茶 袁杰 摄)

据了解,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鸡鸣乡大力发展产业,立足山地鸡、茶叶、食用菌、中蜂、中药材等产业,打造“一村一品”,构建起了“山上种药、林下养鸡、坡上种茶、平地种菌”的发展模式,现在,鸡鸣乡的山地鸡养殖产业,参与规模达到1873人,年均可实现总产值约730万元,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直接带动134户贫困家庭、492名贫困户增收,包括茶坪村种鸡养殖场,预计年产值将达600万元。此外,金岩村、祝乐村农户利用庭院进行分散式养殖,年产值约130万元。

消费扶贫,农特产品飞往城市

产业发展起来了,如何销出又是个问题。腊肉、香肠、香菇、木耳、干竹笋、天麻……鸡鸣乡的山货丰富,但怎么才能打通农特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拓宽销路,销往山外呢?

(部分扶贫农产品 袁杰 摄)

城口县喜娃农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卢毅想了个招儿,“何不把周边村民的产品收来放在平台上卖呢?”

于是,卢毅开始四处收购村民的农特产品,在中国社会扶贫网重庆馆、淘宝、京东、拼多多、益农信息社等多个电商平台集中展销,帮助全乡贫困户的农特产品应销尽销,让鸡鸣乡的山货搭上“电商快车”,飞往城里人的餐桌。

(鸡鸣乡电子商务运营中心正式投用 鸡鸣乡人民政府供图)

卢毅粗略算了下,所有电商平台平均月销售400百单以上,合作签约6个农户,大约净收入上万元,此外,还会将交易额的7%转交鸡鸣乡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村民分红。

谈及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卢毅感慨道,“最开始,村民还以为我们是打幌子的,尝到甜头后,大家纷纷联系我们,问我们收不收货。”

金岩村村民李世权的干竹笋今年卖了个好价钱,脸上笑开了花,“以前觉得竹笋这些东西卖不到啥钱,放久了就烂了,现在销路不愁了,今年一千多斤的竹笋,卢毅42元/斤全收了,农作物变现了,不出远门也能赚钱,幸福惨了。”

(扶贫特色商品展销会 鸡鸣乡人民政府供图)

“为了促进农产品销售,助力‘消费扶贫’,我们提出了统一订购、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利益联结,将喜娃农业公司、鲲鹏食用菌合作社2家企业申报为消费扶贫入网企业,搭建鸡鸣乡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并入驻京东、淘宝、微商城、益农信息社等线上平台,同时依托帮扶集团,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销会。”鸡鸣乡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2020年,鸡鸣乡9个电商站点(包含喜娃农业、鸡鸣茶业、鲲鹏食用菌种植合作社)累计销售农副产品1560万元,通过收购农产品、雇用务工,带动全乡164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4000余元。截至2020年10月,鸡鸣乡消费扶贫金额达740余万元,预计年底将达到1000余万元。

(鸡鸣乡各村集体经济首次实现盈利分红 鸡鸣乡人民政府供图)

远望鸡鸣乡,这颗镶嵌在城口、开州和四川宣汉三地交界的大巴山皱褶里的小小“鸡心”熠熠发光,朴实的村民们正用他们勤劳的双手,让秀美宜人的绿水青山成为强村富民的金山银山。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袁杰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