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有“趣”处|研学之行传承历史 创新模式点燃国粹
走进“研学课堂”,体验文化新场景,带领大家解锁魅力山城与故宫文物的“千里之缘”。

山城有“趣”处|研学之行传承历史 创新模式点燃国粹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8-20

往期回顾:

山城有“趣”处|“纵横”两江四岸之巅 250余米高空鸟瞰巴渝

近期,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发布“造新101——重庆新地标、新场景、新品牌”30强榜单,“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研学课堂”(以下简称“研学课堂”)入选“新场景”TOP10。

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的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与慈云寺紧紧依偎,容纳了角楼咖啡、南迁邮局、研学课堂、故宫出版社书吧等八栋建筑。八栋建筑包裹在山水之间,于长江边驻足,看雾气氤氲中的独特山城建筑。而在其中的“研学课堂”,正用它独特的方式,将故宫文物南迁的这段历史进行传承,源远流长。

本期山城有“趣”处,华龙网愉生活走进“研学课堂”,体验文化新场景,带领大家解锁魅力山城与故宫文物的“千里之缘”。

跨越时空 与故宫来一次浪漫联动

在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外围道路上,左右分别陈列着数个南迁历史展板,一步一步,引领着人们在历史长廊中前行。远眺不远处错落、新旧交织的建筑——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全貌,历史的肃穆感扑面而来。与慈云寺相依偎,最先映入眼帘的建筑是角楼咖啡,循其右侧的楼梯往上,到达最终的目的地——“研学课堂”。

土墙石梯,灰瓦黄墙,一路往上,“研学课堂”和这里其他的建筑一样保留着历史的印记,古朴沧桑。而谈到它与北京故宫的“千里之缘”,就不得不提及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里记录的那段艰辛历史,和那些历经时间沉淀后存留的老建筑。

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的前身是安达森洋行,在抗战时期是故宫文物的重要保存点之一,路途几经波折,3694箱文物都无一损坏安全运达,谱写了中国文物史上的旷世篇章。

除了文物南迁历史与故宫的联动,这里的建筑也架起了重庆与故宫的桥梁。中国著名建筑大师张永和对纪念馆的八栋建筑按照文物保护建筑与传统风貌建筑的类别,恰当处理新与旧的关系,在尽量保留原有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修缮改造,“修旧如旧,变旧为新”是其特点。如“研学课堂”室内的夯土墙、屋面采用的小青瓦、胶合木桁架结构的屋顶设计以及与玻璃窗的融合……新旧交融,现代技术与古代艺术的结合,让整个“研学课堂”的氛围感更加浓厚。

深植美育研学 让国粹在讲堂中“活”起来

老建筑所附带的文化属性,文物南迁历史的加持,“研学课堂”似乎本身就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性。而“研学课堂”的运行模式更是画龙点睛,让文物、历史真正“活”了起来。

(“研学课堂”供图)

“研学课堂”致力于亲子研学和美学教育,主要针对6-12岁的亲子家庭,可容纳15-20组家庭开启研学之旅。从破冰小游戏开始,再由讲解员带领所有人游览介绍整个纪念馆,之后回到课堂讲述历史故事,最后开启文化手工创作……寓教于乐,满足家长和孩子的求知欲与创作欲;潜移默化,让传统文化与文物南迁历史在家长和孩子心中扎根。

“研学课堂”负责人陈文介绍,破冰小游戏主要包括投壶、击鼓等;游戏后,亲子家庭会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以角楼咖啡为起点,观摩原样复刻的文物南迁时所用的箱子,了解新旧交替的建筑风格,观赏文创产品区。顺着青石板梯坎路往上,会途经许多标志性的历史地点,如文物南迁路线图、墙上字迹磨损的“不拆”二字、安达森洋行旧址的标识……讲解员都会一一道来,在对应的地点还可以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历史背景。再往上游览更多主题展馆,书店、模拟的冰心的书房等,最后一站来到南迁纪念馆,对南迁历史做详细的讲述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补充。

(“研学课堂”供图)

经过以上研学“旅途”回到“研学课堂”,孩子与家长们便可进入传统手作课程,“我们的手作课程都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联的,而不是很多人所以为的DIY。”陈文表示,手作课程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如花簪制作、书籍装帧、宫廷石灯等,老师带领孩子和家长在鉴赏与实操中获得更多知识,可提升大家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拉近亲子关系,同时也让国粹在欢快的课堂中“活”起来。

(“研学课堂”供图)

研学之行传承历史 他们仍坚守初心

“希望大家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仍可保持着对传统文化、历史传承的价值认同,这是‘研学课堂’创办的缘由和初心。”陈文说,“我们作为这里的工作人员,不仅是热爱这份工作,更多的是对文物南迁相关历史的尊重与感怀,以及传承这段历史的强烈愿景。”

来一遭南滨路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是对历史中那场规模浩大、旷日持久的文物保护活动的纪念,对先辈们“护宝”壮举的惊叹,对自身家国情怀的充盈;来一遭“研学课堂”,回望历史,静品当下,为孩子埋下国粹的种子。让我们的心中长存一股庞大的精神力量,那是支撑我们前进的永恒的内生动力。

文/戴莉芸 实习生 谭莉 视频/实习生 杨双如

部分视频素材由“研学课堂”提供

华龙网愉生活温馨提示:疫情防控期间,少出门、少聚集,静待疫情散去时,我们再一起相约。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山城有“趣”处|研学之行传承历史 创新模式点燃国粹

2021-08-20 12:10:38 来源: 0 条评论

往期回顾:

山城有“趣”处|“纵横”两江四岸之巅 250余米高空鸟瞰巴渝

近期,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发布“造新101——重庆新地标、新场景、新品牌”30强榜单,“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研学课堂”(以下简称“研学课堂”)入选“新场景”TOP10。

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的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与慈云寺紧紧依偎,容纳了角楼咖啡、南迁邮局、研学课堂、故宫出版社书吧等八栋建筑。八栋建筑包裹在山水之间,于长江边驻足,看雾气氤氲中的独特山城建筑。而在其中的“研学课堂”,正用它独特的方式,将故宫文物南迁的这段历史进行传承,源远流长。

本期山城有“趣”处,华龙网愉生活走进“研学课堂”,体验文化新场景,带领大家解锁魅力山城与故宫文物的“千里之缘”。

跨越时空 与故宫来一次浪漫联动

在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外围道路上,左右分别陈列着数个南迁历史展板,一步一步,引领着人们在历史长廊中前行。远眺不远处错落、新旧交织的建筑——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全貌,历史的肃穆感扑面而来。与慈云寺相依偎,最先映入眼帘的建筑是角楼咖啡,循其右侧的楼梯往上,到达最终的目的地——“研学课堂”。

土墙石梯,灰瓦黄墙,一路往上,“研学课堂”和这里其他的建筑一样保留着历史的印记,古朴沧桑。而谈到它与北京故宫的“千里之缘”,就不得不提及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里记录的那段艰辛历史,和那些历经时间沉淀后存留的老建筑。

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的前身是安达森洋行,在抗战时期是故宫文物的重要保存点之一,路途几经波折,3694箱文物都无一损坏安全运达,谱写了中国文物史上的旷世篇章。

除了文物南迁历史与故宫的联动,这里的建筑也架起了重庆与故宫的桥梁。中国著名建筑大师张永和对纪念馆的八栋建筑按照文物保护建筑与传统风貌建筑的类别,恰当处理新与旧的关系,在尽量保留原有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修缮改造,“修旧如旧,变旧为新”是其特点。如“研学课堂”室内的夯土墙、屋面采用的小青瓦、胶合木桁架结构的屋顶设计以及与玻璃窗的融合……新旧交融,现代技术与古代艺术的结合,让整个“研学课堂”的氛围感更加浓厚。

深植美育研学 让国粹在讲堂中“活”起来

老建筑所附带的文化属性,文物南迁历史的加持,“研学课堂”似乎本身就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性。而“研学课堂”的运行模式更是画龙点睛,让文物、历史真正“活”了起来。

(“研学课堂”供图)

“研学课堂”致力于亲子研学和美学教育,主要针对6-12岁的亲子家庭,可容纳15-20组家庭开启研学之旅。从破冰小游戏开始,再由讲解员带领所有人游览介绍整个纪念馆,之后回到课堂讲述历史故事,最后开启文化手工创作……寓教于乐,满足家长和孩子的求知欲与创作欲;潜移默化,让传统文化与文物南迁历史在家长和孩子心中扎根。

“研学课堂”负责人陈文介绍,破冰小游戏主要包括投壶、击鼓等;游戏后,亲子家庭会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以角楼咖啡为起点,观摩原样复刻的文物南迁时所用的箱子,了解新旧交替的建筑风格,观赏文创产品区。顺着青石板梯坎路往上,会途经许多标志性的历史地点,如文物南迁路线图、墙上字迹磨损的“不拆”二字、安达森洋行旧址的标识……讲解员都会一一道来,在对应的地点还可以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历史背景。再往上游览更多主题展馆,书店、模拟的冰心的书房等,最后一站来到南迁纪念馆,对南迁历史做详细的讲述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补充。

(“研学课堂”供图)

经过以上研学“旅途”回到“研学课堂”,孩子与家长们便可进入传统手作课程,“我们的手作课程都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联的,而不是很多人所以为的DIY。”陈文表示,手作课程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如花簪制作、书籍装帧、宫廷石灯等,老师带领孩子和家长在鉴赏与实操中获得更多知识,可提升大家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拉近亲子关系,同时也让国粹在欢快的课堂中“活”起来。

(“研学课堂”供图)

研学之行传承历史 他们仍坚守初心

“希望大家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仍可保持着对传统文化、历史传承的价值认同,这是‘研学课堂’创办的缘由和初心。”陈文说,“我们作为这里的工作人员,不仅是热爱这份工作,更多的是对文物南迁相关历史的尊重与感怀,以及传承这段历史的强烈愿景。”

来一遭南滨路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是对历史中那场规模浩大、旷日持久的文物保护活动的纪念,对先辈们“护宝”壮举的惊叹,对自身家国情怀的充盈;来一遭“研学课堂”,回望历史,静品当下,为孩子埋下国粹的种子。让我们的心中长存一股庞大的精神力量,那是支撑我们前进的永恒的内生动力。

文/戴莉芸 实习生 谭莉 视频/实习生 杨双如

部分视频素材由“研学课堂”提供

华龙网愉生活温馨提示:疫情防控期间,少出门、少聚集,静待疫情散去时,我们再一起相约。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戴莉芸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