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老城记忆 十八梯的传承与涅槃
9月30日,备受关注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揭开几年封闭施工的神秘面纱,正式开街迎客。开街当天,许多重庆人慕名而来,希望在这里探寻到老城的记忆,同时又希望看到它的变化。
记忆
十八梯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城市中心,上到较场口,下至厚慈街、守备街,是九开八闭重庆城内联接老城上下半城的重要通道。
十八梯一带小街小巷纵横交错,房屋层层叠叠、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体现了山地城市的特殊魅力。
善果巷、月台坝、永兴巷、清真寺巷、水沟巷、黄土坡、大观坪、瞿家沟、下回水沟、储奇门大巷子、凤凰台、厚慈街、守备街等老地名,上了点年龄的人至今都还耳熟能详。
从十八梯上上下下的人每天川流不息,给街面上做小生意的人带来了生活的机会:卖小面的,补锅补碗的,磨剪刀启菜刀的,卖报纸杂志的,擦皮鞋的,补皮鞋的,掏耳朵的,拔火爟的……无所不有。
十八梯的市井生活、民俗风情、邻里关系,以及深幽小巷、陈旧老宅、历史地名,无不记载着人们对故城的追忆和浓浓的乡愁。
可以说,十八梯如同一个万花筒,包罗折射了重庆老城传统的城市气息、城市形态、城市个性,以及人文风情、市井民俗、社会百态。
告别
来十八梯的游客中,有不少是故地重游的曾经在十八梯居住的老居民。
当年他们住的大都是破旧不堪、结构简陋的平房,每遇大风大雨,大家就害怕屋顶和墙上的东西会垮下来,更没有奢望过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
在更早一些的年月里,十八梯房屋密集简陋,由于火灾、滑坡、日机轰炸等原因,一些房屋屡建屡毁,屡毁屡建。
抗战时期,这里居住的多是下力人、城市贫民、小手工艺者和逃难到重庆的人。上世纪50年代之后,房管部门和有条件的机关单位先后建了一些砖房,老百姓自己也不断将简陋的房屋修修改改,加层扩建。
至拆迁之前,十八梯的面貌依然没有大变化。居民的居住条件大多很差,一家几口人、几代人挤住在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里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十八梯是20世纪后渝中区老城拆迁改造最大的片区。根据当时对城市棚户区改造的要求,鉴于十八梯房屋绝大部分都是D级危房,经十八梯6000多户居民投票,96%同意搬迁,渝中区政府于2013年启动了拆迁。
历时几年拆迁,十八梯6000多户居民从此告别了没有卫生间、没有天然气、没有正规厨房、不敢用大功率电器,一家几代人挤在仄逼的空间起居、煮饭、冲澡,早晨起来挤公共厕所的生活状况;告别了既不安全,又不舒适的竹木房、板壁房、油毡房、砖柱夹壁房等结构简陋的危房,住上了相对宽敞,明亮,设施设备齐全的电梯房。
文脉
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是一个兼顾城市文脉延续与城市发展的项目。
动迁之后,如何延续城市文脉,尽可能保留原有的街巷肌理,展现传统风貌,唤起人们对十八梯的记忆,是摆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者和投资者面前的难题。
十八梯能不能凤凰涅槃、重现辉煌,从一处居民密集、居住条件恶劣的棚户区,成为新的文旅地标,一直是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和各方专家反复研究的重要问题。
十八梯作为一条老街很小,我们所说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其实包括了更大的范围,现在正式开放的仅是其中的核心区域。
新建设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为了尽可能保留十八梯的可识别性,留下历史记忆,在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保护、保留和再现、传承。
一是保留了“七街六巷”的大致格局和肌理。十八梯片区过去的十八梯、善果巷、月台坝、永兴巷、瞿家沟、下回水沟、储奇门大巷子等街巷的大致脉络、走向和街巷的名称在新的十八梯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保留和体现。
二是保留了100多米长的十八梯老石梯主道,这是十八梯最具识别性的重要记忆。为避免损坏,在施工几年时间里,石梯道全部用塑料板和木板覆盖保护。现在游人们从较场口向下所经过的石梯,全部是精心保留下来的老石梯。
三是保留了片区内几十株老黄葛树。保留这些黄葛树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增加了不少投资。这些老树过去生长在密集的房屋和狭窄的小巷之中,许多长得歪歪扭扭。项目建成后,这些长式各异的黄葛树,反而给十八梯留下了历史场景的记忆。
四是保留了约百米长的崖壁和部分堡坎。原始的整体石岩、堡坎得到保护,加以清理,配以灯饰,成为十八梯一个特色。
五是保留了几栋不同年代的历史建筑。在保留历史建筑外观旧貌前提下,内部将改造利用为民宿、书屋、文化展示厅等。为保护这几栋老房子,政府管理部门、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专家们花费了不少功夫和时间,反复论证和修改设计方案,最终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六是较场口大隧道惨案的一个重要出口在十八梯范围,目前已经完成整治修缮和陈列布展并对外开放,这里将成为重庆一处重要的历史遗址参观地。
七是部分节点和场景得以保护和复原再现。如张一白导演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在十八梯拍摄的场景被保留下来,这里可能会成为文青们喜爱的地方。
涅槃
十八梯经过近5年时间的建设,其间反复多次对建筑风格、施工工艺、建筑材料、细部做工、色彩做旧等推敲研究调整。建成后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街巷房屋顺应地势,高低错落,传统的建筑工艺和造型,使山地建筑的特色风貌和美感得以展现。
进入十八梯,精心保护的大石梯,数十棵黄葛古树,随处可见的老堡坎,给景区留下了城市的记忆;内部空间收放有致,纵横交织的步道,众多开敞空间节点,游客进入后也不显拥挤;匠心独具的场景设计,拍摄打卡点比比皆是;而地处重庆母城核心区域,使其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十八梯传统风貌区目前建成开放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后期工程和业态培育任务还非常艰巨。作为一个城市更新的案例,它整体上是成功的,实现了凤凰涅槃。
七街六巷的格局,优越的地理位置,星罗棋布、曲径通幽的巷道梯步,高低错落、层叠变幻的建筑形态,使十八梯具有了不可复制性、唯一性和独特性。
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元化,今天的城市更新与过去相比,需要用层出不穷的创新方式来满足日益复杂的功能需求。城市更新应该具有多样性、差异性、丰富性、包容性,避免千篇一律。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十八梯可能有着这样那样不同的评价和看法也是正常的。各种意见的交织,有利于给十八梯和类似项目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多的思考与方式。
时代在不停地发展、进步,希望我们的城市通过不断的更新、创新,激发老旧社区的活力,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