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绿色环保产品的碳排放远高于一次性产品 “多用”才是真环保
与一次性产品相比,绿色环保产品到底好在哪?其“环保效应”到底提高了多少?

生产绿色环保产品的碳排放远高于一次性产品 “多用”才是真环保

来源:消费日报2022-01-17

与一次性产品相比,绿色环保产品到底好在哪?其“环保效应”到底提高了多少?有没有具体量化的对比数据?近日,由中国环境记协开展的“有效环保计划”宣传活动举办。活动旨在通过专业碳足迹检测机构测算,得出环保用品的最低使用次数建议,以体现绿色低碳效应,从而做到有效环保。

环保替代中被忽略的“环保效率”

近年来,许多机构、品牌和公益组织大力推广环保产品。随着公众环境意识增强,在平台购买环保商品的消费者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使用环保袋、环保餐具等产品代替一次性产品。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环保,一次性杯子越来越少,保温杯越来越多。”聚划算营销总经理石丽君认为,使用环保产品替代一次性产品是一个“让多方受益的好模式”。不过,他指出,在现实生活中,环保效率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很多人会使用环保袋,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很少有环保袋能被重复使用30次以上。”

专业测算结果显示,一个环保袋重复使用达到100次以上才能抵得上塑料袋的排放。不正确地使用环保产品,反而不利于环境保护。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更多消费者意识到这个问题,聚划算推出了有效环保计划,希望能让消费者意识到“用到够次数环保才算数”。其联合专业检测机构对消费者常用的4类环保产品进行监测,同时和超过100个品牌进行合作,将相关检测结果反馈给品牌,对一系列环保商品标进行重新设计,把环保次数印在产品包装上,这样就能让消费者在生活中更加高效地践行环保。

活动现场,华测认证对消费产品碳足迹测算结果进行了解读。此次测算以购物袋、餐具等日常用品为对象。用树脂餐盒、陶瓷筷子、PP塑料杯和环保袋等绿色环保产品,对标PP打包盒、一次性竹筷、PET塑料杯和塑料袋等一次性产品。

经过科学测算,树脂餐盒须至少使用157次以上,其体现出的低碳环保效应,才能优于使用PP打包盒。同样,PP塑料杯、陶瓷筷子、环保袋分别至少使用179次、57次、131次,才能优于PET塑料杯、一次性竹筷、塑料袋。但生产以上绿色环保产品的碳排放远远高于一次性产品。因此,绿色环保产品对比一次性产品,应从使用次数的角度来体现其低碳环保效应。

陶瓷筷子要使用57次才能体现出“优于一次性筷子”的环保效应。“我们要提升自我的环保意识和低碳意识,使用陶瓷筷子的次数一定要高于300次,甚至两年700多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环保经济和低碳循环的经济。” 业内人士表示,“不能为了便捷一味地使用一次性竹筷。一次性竹筷也涉及到森林的积蓄量,竹筷都是取材于竹林,我们在外就餐要尽量使用陶瓷筷子,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使用陶瓷筷子。”

“多用”才是真正环保

“我们联合100个品牌商家,利用平台的商业力量,覆盖百万消费者,让消费者看到和意识到:环保商品需要多用,才是真正环保。”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邢悦表示,“一直以来,阿里巴巴都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用实际行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一是让数字技术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守护者,二是让平台成为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助推器。未来,阿里巴巴将继续发挥数字技术和平台的优势,滴水成河、聚沙成塔,汇聚更多人的力量,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石丽君也表示,此次活动就是让普通消费者意识到每次绿色消费都可以为“双碳”大目标贡献“小力量”。未来,聚划算将继续联合品牌生态力量,积极推动绿色消费,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让环保被每一个消费者感知。

充分运用数字科技减排

企业如何做好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

“希望以后会有更多企业能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而政府主要发挥搭建平台或者拓宽参与渠道的作用。”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高级工程师李婕旦说。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马军建议:“充分运用数字科技,将生产、采购、投融资、消费融合在一起,通过数据链的形式,让企业在减少相应排放的同时,协助消费变得更加绿色。”

“类似的产品要多起来,首先让公众感觉到方便,他们才会用。各种电商平台也应该有比较充分的发展,不是形成几家垄断,建了平台以后还要管好平台。”相关人士表示。

记者 张丽娜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生产绿色环保产品的碳排放远高于一次性产品 “多用”才是真环保

2022-01-17 06:05:00 来源: 0 条评论

与一次性产品相比,绿色环保产品到底好在哪?其“环保效应”到底提高了多少?有没有具体量化的对比数据?近日,由中国环境记协开展的“有效环保计划”宣传活动举办。活动旨在通过专业碳足迹检测机构测算,得出环保用品的最低使用次数建议,以体现绿色低碳效应,从而做到有效环保。

环保替代中被忽略的“环保效率”

近年来,许多机构、品牌和公益组织大力推广环保产品。随着公众环境意识增强,在平台购买环保商品的消费者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使用环保袋、环保餐具等产品代替一次性产品。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环保,一次性杯子越来越少,保温杯越来越多。”聚划算营销总经理石丽君认为,使用环保产品替代一次性产品是一个“让多方受益的好模式”。不过,他指出,在现实生活中,环保效率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很多人会使用环保袋,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很少有环保袋能被重复使用30次以上。”

专业测算结果显示,一个环保袋重复使用达到100次以上才能抵得上塑料袋的排放。不正确地使用环保产品,反而不利于环境保护。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更多消费者意识到这个问题,聚划算推出了有效环保计划,希望能让消费者意识到“用到够次数环保才算数”。其联合专业检测机构对消费者常用的4类环保产品进行监测,同时和超过100个品牌进行合作,将相关检测结果反馈给品牌,对一系列环保商品标进行重新设计,把环保次数印在产品包装上,这样就能让消费者在生活中更加高效地践行环保。

活动现场,华测认证对消费产品碳足迹测算结果进行了解读。此次测算以购物袋、餐具等日常用品为对象。用树脂餐盒、陶瓷筷子、PP塑料杯和环保袋等绿色环保产品,对标PP打包盒、一次性竹筷、PET塑料杯和塑料袋等一次性产品。

经过科学测算,树脂餐盒须至少使用157次以上,其体现出的低碳环保效应,才能优于使用PP打包盒。同样,PP塑料杯、陶瓷筷子、环保袋分别至少使用179次、57次、131次,才能优于PET塑料杯、一次性竹筷、塑料袋。但生产以上绿色环保产品的碳排放远远高于一次性产品。因此,绿色环保产品对比一次性产品,应从使用次数的角度来体现其低碳环保效应。

陶瓷筷子要使用57次才能体现出“优于一次性筷子”的环保效应。“我们要提升自我的环保意识和低碳意识,使用陶瓷筷子的次数一定要高于300次,甚至两年700多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环保经济和低碳循环的经济。” 业内人士表示,“不能为了便捷一味地使用一次性竹筷。一次性竹筷也涉及到森林的积蓄量,竹筷都是取材于竹林,我们在外就餐要尽量使用陶瓷筷子,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使用陶瓷筷子。”

“多用”才是真正环保

“我们联合100个品牌商家,利用平台的商业力量,覆盖百万消费者,让消费者看到和意识到:环保商品需要多用,才是真正环保。”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邢悦表示,“一直以来,阿里巴巴都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用实际行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一是让数字技术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守护者,二是让平台成为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助推器。未来,阿里巴巴将继续发挥数字技术和平台的优势,滴水成河、聚沙成塔,汇聚更多人的力量,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石丽君也表示,此次活动就是让普通消费者意识到每次绿色消费都可以为“双碳”大目标贡献“小力量”。未来,聚划算将继续联合品牌生态力量,积极推动绿色消费,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让环保被每一个消费者感知。

充分运用数字科技减排

企业如何做好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

“希望以后会有更多企业能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而政府主要发挥搭建平台或者拓宽参与渠道的作用。”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高级工程师李婕旦说。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马军建议:“充分运用数字科技,将生产、采购、投融资、消费融合在一起,通过数据链的形式,让企业在减少相应排放的同时,协助消费变得更加绿色。”

“类似的产品要多起来,首先让公众感觉到方便,他们才会用。各种电商平台也应该有比较充分的发展,不是形成几家垄断,建了平台以后还要管好平台。”相关人士表示。

记者 张丽娜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戴莉芸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