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经济迎发展机遇
体系建设越完善,群众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人数就越多,对健身经济的发展带动作用就越强。

健身经济迎发展机遇

来源:经济日报2022-04-07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为新时期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明确了方向,也为健身经济和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

在需求端,我国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增长显著。2021年底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已达37.2%,预计到2025年和2035年,这一比例将分别达到38.5%和45%以上。健身经济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具备满足加速发展要求的市场容量与消费潜力。

同旺盛的需求相比,健身经济在供给上尚未实现高效匹配,有一些短板与痛点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城市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特色体育公园较少、内部体育场地不对外开放、群众体育赛事不够丰富、公共体育场地管理效率低、新的智慧体育设备不方便老年人使用等,都是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服务反映较多的问题,也是未来在建设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过程中必须搬走的“大山”。对于这些问题,意见中提出了有关解决方案。

对于城市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特色体育公园较少、内部体育场地不对外开放等问题,各地应当以“机制创新”为核心,将“人”作为关注焦点,破除资源分配障碍。在设施建设上,将人口作为资源配置的“定位器”,优先在人口密度大、辐射人口多、体育设施供需矛盾突出的位置进行布局建设。在体育公园建设上,积极从未来五年国家2000个体育公园建设规划中申请资金。在内部体育场地开放上,强调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场地率先面向社会开放,同时激活学校场地资源,鼓励推广“一场两门、早晚两开”和免费或低收费方式服务群众健身需求。这些都有利于缓解城市群众健身锻炼“人多、地少、环境差”的矛盾与问题。

对于群众体育赛事不够丰富、公共体育场地管理效率低等问题,各地应当注重“多方参与”,抓好服务方面公益性与经济性的平衡。办赛上,公开重要赛事目录及承接标准,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赛事,同时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推动赛事安保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发展;场地管理上,邀请社会机构参与区域内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与运营。通过多源“活水”,带动赛事与场馆服务水平提升,向其他薄弱领域释放更多资源。

对于新的智慧体育设备不方便老年人使用等问题,各地应用好“科技赋能”这一抓手,“软硬兼施”解决问题。“软服务”方面,针对老年群体提供专属服务,解决体育智能技术“不会用”的问题。比如,有的省份通过对服务平台和手机APP进行“适老化”和“信息无障碍”改造,显著降低了老年人操作健身智能设备的难度,为老龄群体参与健身活动扫清了障碍。“硬设施”方面,要加强对于场馆管理与赛事服务的信息化改造,降低使用门槛、提升服务效率。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就是一步一步扎实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的过程。体系建设越完善,群众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人数就越多,对健身经济的发展带动作用就越强。各地相关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应借力政策东风推动健身经济发展,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健身经济迎发展机遇

2022-04-07 06:05:00 来源: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为新时期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明确了方向,也为健身经济和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

在需求端,我国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增长显著。2021年底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已达37.2%,预计到2025年和2035年,这一比例将分别达到38.5%和45%以上。健身经济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具备满足加速发展要求的市场容量与消费潜力。

同旺盛的需求相比,健身经济在供给上尚未实现高效匹配,有一些短板与痛点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城市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特色体育公园较少、内部体育场地不对外开放、群众体育赛事不够丰富、公共体育场地管理效率低、新的智慧体育设备不方便老年人使用等,都是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服务反映较多的问题,也是未来在建设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过程中必须搬走的“大山”。对于这些问题,意见中提出了有关解决方案。

对于城市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特色体育公园较少、内部体育场地不对外开放等问题,各地应当以“机制创新”为核心,将“人”作为关注焦点,破除资源分配障碍。在设施建设上,将人口作为资源配置的“定位器”,优先在人口密度大、辐射人口多、体育设施供需矛盾突出的位置进行布局建设。在体育公园建设上,积极从未来五年国家2000个体育公园建设规划中申请资金。在内部体育场地开放上,强调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场地率先面向社会开放,同时激活学校场地资源,鼓励推广“一场两门、早晚两开”和免费或低收费方式服务群众健身需求。这些都有利于缓解城市群众健身锻炼“人多、地少、环境差”的矛盾与问题。

对于群众体育赛事不够丰富、公共体育场地管理效率低等问题,各地应当注重“多方参与”,抓好服务方面公益性与经济性的平衡。办赛上,公开重要赛事目录及承接标准,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赛事,同时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推动赛事安保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发展;场地管理上,邀请社会机构参与区域内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与运营。通过多源“活水”,带动赛事与场馆服务水平提升,向其他薄弱领域释放更多资源。

对于新的智慧体育设备不方便老年人使用等问题,各地应用好“科技赋能”这一抓手,“软硬兼施”解决问题。“软服务”方面,针对老年群体提供专属服务,解决体育智能技术“不会用”的问题。比如,有的省份通过对服务平台和手机APP进行“适老化”和“信息无障碍”改造,显著降低了老年人操作健身智能设备的难度,为老龄群体参与健身活动扫清了障碍。“硬设施”方面,要加强对于场馆管理与赛事服务的信息化改造,降低使用门槛、提升服务效率。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就是一步一步扎实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的过程。体系建设越完善,群众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人数就越多,对健身经济的发展带动作用就越强。各地相关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应借力政策东风推动健身经济发展,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胡君寒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