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电商模式在很多城镇生根发芽,试点运行智能化、信息化的智慧物流运输快线取得了良好效果。

打通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来源:中国经济网2022-05-16

如今,随着电商模式在很多城镇生根发芽,一些乡村地区通过建设智能无人驿站、村级基站、低空索道线路,试点运行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智慧物流运输快线,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由于乡村点多、面广、业务分散等原因,乡村物流运营依然有所局限,服务网点偏少、冷藏冷运设施不足、配送路径不畅、专业人才匮乏、物流与乡村电商协同性不强等问题日益引起关注。作为现代流通体系和智慧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智慧物流运营将成为破解农村“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有力抓手。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乡村物流智慧化政策,如电子商务进农村、农村寄递服务网络建设等,有效推动了乡村互联网设施、物流配送体系和农村电商稳步发展。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中提出,建设现代流通网络,优化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数字化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成更多商贸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这些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对于加快乡村智慧物流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拥有智慧物流基础设施是开展智慧物流的根本。各地应在把握当地情况基础上,做好区域物流规划,在产销重点地区构建智慧物流快线网,广建收发点,形成现代化配送体系,还要加强城乡交通、农产品仓储保险和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制约乡村物流发展的短板。基于此,应整合站点资源、运输资源及供应商、商贸终端资源,实现多方数据共享,提高运输能力和供需匹配度。

当前,农村电商订单比较分散,利润不够高,不易形成规模,导致大部分物流快递企业不愿在农村布局。事实上,乡村发展对高效优质的物流运营主体需求很大,他们不仅在组织货源、产销对接、品牌经营上有优势,而且能够延伸农业生产产业链,提高智慧物流的供给质量。

各地可通过资金补贴、贷款贴息等形式,鼓励和引导物流快递企业、商贸流通企业以联盟、合作等形式整合资源,共用物流运输设施,实现成本共担、利益共享和高效率配送。另外,可把智慧物流运输快线纳入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通过开展乡村智慧物流试点,建设一批仓储保鲜冷库和农产品收储基地,培养一批乡村物流和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力争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乡村智慧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智力支持,但从发展实际看,由于基础条件不够理想,乡村对人才吸引力比较低。要解决该难题,各地需加强联动,在政策优惠、经费投入、股权激励、成果转化等方面拿出真金白银,充分调动智慧物流人才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要鼓励物流企业与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数字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发挥农村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培养更多乡村物流信息员,借助人才下沉释放乡村振兴的潜力。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打通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2022-05-16 06:05:00 来源:

如今,随着电商模式在很多城镇生根发芽,一些乡村地区通过建设智能无人驿站、村级基站、低空索道线路,试点运行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智慧物流运输快线,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由于乡村点多、面广、业务分散等原因,乡村物流运营依然有所局限,服务网点偏少、冷藏冷运设施不足、配送路径不畅、专业人才匮乏、物流与乡村电商协同性不强等问题日益引起关注。作为现代流通体系和智慧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智慧物流运营将成为破解农村“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有力抓手。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乡村物流智慧化政策,如电子商务进农村、农村寄递服务网络建设等,有效推动了乡村互联网设施、物流配送体系和农村电商稳步发展。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中提出,建设现代流通网络,优化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数字化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成更多商贸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这些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对于加快乡村智慧物流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拥有智慧物流基础设施是开展智慧物流的根本。各地应在把握当地情况基础上,做好区域物流规划,在产销重点地区构建智慧物流快线网,广建收发点,形成现代化配送体系,还要加强城乡交通、农产品仓储保险和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制约乡村物流发展的短板。基于此,应整合站点资源、运输资源及供应商、商贸终端资源,实现多方数据共享,提高运输能力和供需匹配度。

当前,农村电商订单比较分散,利润不够高,不易形成规模,导致大部分物流快递企业不愿在农村布局。事实上,乡村发展对高效优质的物流运营主体需求很大,他们不仅在组织货源、产销对接、品牌经营上有优势,而且能够延伸农业生产产业链,提高智慧物流的供给质量。

各地可通过资金补贴、贷款贴息等形式,鼓励和引导物流快递企业、商贸流通企业以联盟、合作等形式整合资源,共用物流运输设施,实现成本共担、利益共享和高效率配送。另外,可把智慧物流运输快线纳入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通过开展乡村智慧物流试点,建设一批仓储保鲜冷库和农产品收储基地,培养一批乡村物流和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力争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乡村智慧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智力支持,但从发展实际看,由于基础条件不够理想,乡村对人才吸引力比较低。要解决该难题,各地需加强联动,在政策优惠、经费投入、股权激励、成果转化等方面拿出真金白银,充分调动智慧物流人才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要鼓励物流企业与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数字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发挥农村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培养更多乡村物流信息员,借助人才下沉释放乡村振兴的潜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胡君寒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