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虚假促销殃及“618”
今年“618”不仅是电商平台秀肌肉的赛场,更成为共同提振社会消费的重要节点。

别让虚假促销殃及“618”

来源:经济日报2022-06-01

近期,一个火热项目即将启动,预估规模将达5000亿元——这就是“618”电商促销。作为上半年最受关注的电商大促,今年各大电商平台花里胡哨的玩法少了,促销力度更大,有可能成为历年来优惠力度最大的“618”。

今年“618”意义特殊。近几年电商大促的吸引力逐渐下降,微博上类似“中消协公开课提醒618理性消费”的话题热度不断上升。对平台商家来说,“618”大促表面是让利,实际是“回血”,是新冠肺炎疫情反复背景下,消费行业难得的大规模回笼资金的机会。各平台也需要一份酣畅淋漓的业绩来恢复行业信心、点亮企业财报。消费者虽然价格敏感度有所增加,但依然有借大促囤点划算商品的需求,其消费潜力被激活。借这股东风,各地政府正积极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来刺激消费需求复苏。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年“618”不仅是电商平台秀肌肉的赛场,更成为共同提振社会消费的重要节点。此时,让商家回血很重要、让消费者买到实惠商品很重要,让全社会看到中国消费市场的韧性和潜力更重要。

要实现这个目标不容易。当前物流配送并未完全打通,客观上会影响购物热情;受疫情影响,不少商家经营困难,已承担不起太多让利空间;消费者手里也没有足够鼓的钱包支撑冲动消费。在这种情况下,各平台密集出台措施为商家减负,希望商家尽可能拿出有吸引力的价格。此刻,商家也只有给消费者真实的优惠、更好的体验,才能率先突出重围。

要注意的是,更多优惠不等于“消费降级”,更不代表可以和消费者玩套路。过去几年,复杂的促销规则、先涨价再降价的“惯性”操作,消耗了消费者对电商大促的信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等,促销价格应以本次促销活动前7日内最低成交价格为基准。市场监管总局曾在去年“双11”前发文,禁止采取“先提价后打折”、虚构原价、不履行价格承诺等违法方式开展促销。此外,根据中消协去年发布的“618”舆情报告,产品质量、假冒伪劣、配送质量等问题,拉低了消费者体验。今年“618”是一场信心保卫战,不能再出现涉嫌虚假促销、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老问题,否则不但影响消费者体验,得不偿失,还涉嫌违法违规,将承担法律责任;对可能存在的预售期过长、配送时效延误等新问题,商家也要提前做好预案。

据报道,近期还是有平台商家提前10多天上调商品价格,以逃避“7日成交价”这一约束,有的商品价格几天内竟然上调千元。对于这种行为,消费者可以固定证据后向当地消协组织或市场监管部门反映。各平台也应强化主体责任,加强巡查检测,及时遏制商家违规行为,避免大促还没开始,消费者就已经有失望情绪。目前,部分平台推出了“一键价保”功能,可帮消费者找出一定时间内买贵了的商品,并自动退还差额。这些便民措施应当获得更显眼的展示入口,并推广到更多平台,用技术守护消费者的钱包,而不是让消费者自己拿着计算器反复算。消费者理性消费也好、冲动消费也好,首先应保证能让他们放心消费。只有全社会共同营造、维护好放心消费的大环境,消费这驾马车才能驶得更远。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别让虚假促销殃及“618”

2022-06-01 06:05:00 来源:

近期,一个火热项目即将启动,预估规模将达5000亿元——这就是“618”电商促销。作为上半年最受关注的电商大促,今年各大电商平台花里胡哨的玩法少了,促销力度更大,有可能成为历年来优惠力度最大的“618”。

今年“618”意义特殊。近几年电商大促的吸引力逐渐下降,微博上类似“中消协公开课提醒618理性消费”的话题热度不断上升。对平台商家来说,“618”大促表面是让利,实际是“回血”,是新冠肺炎疫情反复背景下,消费行业难得的大规模回笼资金的机会。各平台也需要一份酣畅淋漓的业绩来恢复行业信心、点亮企业财报。消费者虽然价格敏感度有所增加,但依然有借大促囤点划算商品的需求,其消费潜力被激活。借这股东风,各地政府正积极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来刺激消费需求复苏。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年“618”不仅是电商平台秀肌肉的赛场,更成为共同提振社会消费的重要节点。此时,让商家回血很重要、让消费者买到实惠商品很重要,让全社会看到中国消费市场的韧性和潜力更重要。

要实现这个目标不容易。当前物流配送并未完全打通,客观上会影响购物热情;受疫情影响,不少商家经营困难,已承担不起太多让利空间;消费者手里也没有足够鼓的钱包支撑冲动消费。在这种情况下,各平台密集出台措施为商家减负,希望商家尽可能拿出有吸引力的价格。此刻,商家也只有给消费者真实的优惠、更好的体验,才能率先突出重围。

要注意的是,更多优惠不等于“消费降级”,更不代表可以和消费者玩套路。过去几年,复杂的促销规则、先涨价再降价的“惯性”操作,消耗了消费者对电商大促的信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等,促销价格应以本次促销活动前7日内最低成交价格为基准。市场监管总局曾在去年“双11”前发文,禁止采取“先提价后打折”、虚构原价、不履行价格承诺等违法方式开展促销。此外,根据中消协去年发布的“618”舆情报告,产品质量、假冒伪劣、配送质量等问题,拉低了消费者体验。今年“618”是一场信心保卫战,不能再出现涉嫌虚假促销、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老问题,否则不但影响消费者体验,得不偿失,还涉嫌违法违规,将承担法律责任;对可能存在的预售期过长、配送时效延误等新问题,商家也要提前做好预案。

据报道,近期还是有平台商家提前10多天上调商品价格,以逃避“7日成交价”这一约束,有的商品价格几天内竟然上调千元。对于这种行为,消费者可以固定证据后向当地消协组织或市场监管部门反映。各平台也应强化主体责任,加强巡查检测,及时遏制商家违规行为,避免大促还没开始,消费者就已经有失望情绪。目前,部分平台推出了“一键价保”功能,可帮消费者找出一定时间内买贵了的商品,并自动退还差额。这些便民措施应当获得更显眼的展示入口,并推广到更多平台,用技术守护消费者的钱包,而不是让消费者自己拿着计算器反复算。消费者理性消费也好、冲动消费也好,首先应保证能让他们放心消费。只有全社会共同营造、维护好放心消费的大环境,消费这驾马车才能驶得更远。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胡君寒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